日前,《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召開,廣東省人民檢察院評選出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指引全省檢察機關進一步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優勢,共同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本批典型案例共8件,包含行政公益訴訟案件5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3件。其中,麻章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紅樹林保護區生境修復的“守護海上森林”案例入選。
今年,我市檢察機關開展了紅樹林保護專項監督活動。麻章區人民檢察院在當地“太平-麒麟+通明”紅樹林保護區內,發現非法狩獵、傾倒生活垃圾、違法養殖家禽、向海洋排污等違法線索。分別向鎮政府、自然資源、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開展聯合整治行動,清理堤壩部長度2000米,同時組織村民對紅樹林內垃圾進行清理。組織規劃并申請了通明漁港公共設施建設與維護項目,投入資金15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管網設施,清理港口雜物垃圾及廢棄船舶,清理海岸線及紅樹林保護區域垃圾,在沿海村莊開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活動,提升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我市檢察機關依托刑事案件深挖公益訴訟線索,著眼紅樹林濕地的系統保護全面排查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聯合履職,推動了“行政履職+司法保護”工作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