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湛江日報報道,連日來,作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創新模式,麻章區的“平安夜訪”試點工作歷經6個月的穩步開展,在這個深秋收獲了社情民意的廣泛關注,贏得了點贊與掌聲,充分證明了“平安夜訪”的社會價值和工作成效。這令人們對它的全面推廣之路有了更多期待。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可見基層治理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基層治理,錯綜復雜,如何有效善治,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平安夜訪”給出了答案。
據報道,自今年5月份啟動試點以來,麻章區的“平安夜訪”每周二晚上出發,利用錯峰了解社情民意,“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推動基層治理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由上訪變為下訪、由處突變為預防、由應急變為常態,將為民服務從“智能指尖”“視頻連線”切換到“面對面”,讓基層“末梢”變為治理“前哨”,將群眾的急愁難盼化解在“家門口”,有效地提升基層治理工作效能。“實現全區90%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社區),95%以上的初訪事項一次性化解。”每一個數字都是明證,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披星戴月的便民服務,不僅慰籍人心,更能守護安心。
安居樂業、平安和諧是人民群眾最平凡的愿景,但人生在世,總免不了遭遇煩心事。想想適逢夜幕降臨,正為難題煩憂,有人踏著月光而來與你對坐,傾聽你的訴求,主動排憂解難,還有后續的回訪關懷,這是何等的暖人心田!說到這里,不由地憶起小時候曾在月光下跟隨父親到農戶家,聽著父親教給農戶對付水稻病蟲害的方法,雖然不懂,但可以從那位老戶逐漸舒展開的皺紋就可以感受到父親的夜訪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雖然作為農業技術工作者的父親的“夜訪”不具今日“平安夜訪”之大格局,但從及時安撫普通群眾的焦慮,送上一份“家門口”的安穩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并無二樣,同樣的令人心生踏實。
試點成功,意味著推廣在即。10月31日,全市“平安夜訪”工作部署會召開。全面鋪開,意味著思路需更寬。一則各縣(市、區)社情民意有別,村鎮民風有異,群眾訴求多樣復雜,如何實地夜訪,或需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略,打造本地特色。二則隨著“平安夜訪”全面推進,辦理民生實事記錄自然隨之增多,應當考慮配備手持智能終端,高效記錄寶貴經驗,實現過程、成效管理智能化。三則每一次的“平安夜訪”都是上門服務,不妨考慮適當將生活垃圾分類、文明行為規則等工作融入交流,細水長流地將新觀念、新風尚植入民眾心中,為“平安夜訪”增添多一份精彩。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任重道遠。遙望前路,艱辛未知,仍需各級部門錨定目標,砥礪前行。讓我們共同期待“平安夜訪”之路走得更寬廣更堅實,讓“平安”守護萬家燈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