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走進吳川市大山江街道山基華村,眼前新建成的景觀塘水清岸綠,楊柳依依,亭臺曲橋,波光粼粼,微微涼風拂面吹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在數公里外的大山江街道良美村海岸以及附近的南海明珠旅游觀光項目,每當華燈初上之際,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在這里賞景、游玩、消費……
記者從吳川市大山江街道獲悉,近年來,該街道強化黨建引領,激活“紅色引擎”,以黨組織為核心,突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提效、環境提優、治理提級,匯聚形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聲勢與合力,描繪出融合“黨建紅”“宜居綠”“經濟金”與“濱海藍”的“多彩圖景”,推動街道高質量健康發展。
“黨建紅”推動“宜居綠”
合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以前這里是臭水溝、臭水塘,每天蚊蠅亂飛,影響非常不好,路過都會感到臭氣熏天。”山基華村民小組干部莊先生介紹,由于臭水塘對村民生活影響較大,村里也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為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山基華村干群同出力,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籌資近200萬元,并籌勞對20畝的臭水塘進行改造。在鎮、村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村民們齊心協力,景觀塘于今年7月順利竣工,塘上還建了幾座涼亭,塘邊種上柳樹,成為山基華村民休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山基華村的蝶變,是大山江街道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縮影。
近年來,大山江街道堅持黨的組織體系一貫到底,打造“黨建紅”。該街道發揮“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共商共議共建優勢,選優配強社區兩委干部,在吳川市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中,街道配齊了38名優秀的兩委干部,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同時,優化街道各層樞紐,深化體制改革,通過完善網格單元配置,創新構建“街道—社區—村小組—片長—黨員志愿者”五級網格,切實把黨建、綜治、疫情防控等不同類別和不同業務工作納入“一張網”,形成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該街道以“黨建紅”推動“宜居綠”,除了山基華村外,該街道龍奎嶺村、老鴉埇村、良發村等眾多村莊,積極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促進“四小園”建設,鎮、村黨員干部多方開展工作,引導和動員村民積極響應號召,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通過五級網格化管理,將全部村莊納入人居環境整治范圍。每月進行文明村、文明戶評比,激勵村小組干部和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目前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100多個。
針對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薄弱的問題,大山江街道建立了“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交給群眾管”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并創新制定了社區、街道干部及黨員的“包崗十戶”責任制,將6個社區29條自然村的所有農戶均納入人居環境整治范圍。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如遇到群眾不配合、不理解、不積極的現象,通過發揮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有效在全村中形成一種向上的氛圍,帶動全村村民加入村莊各項工作,形成強大合力。
村居環境變好了,“飯后散步”成為大山江街道不少村民、特別是老人每日的必修課,山基華村村民鐘伯說,村里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為多享幾年晚福,每天都要堅持鍛煉身體。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還帶來更深層次的變化,在整潔衛生的環境里,一些以前邋里邋遢的村民開始注意自己的儀表,衣著干凈整潔,言行舉止優雅起來。村美人更美,如今的山基華村、龍奎嶺村、老鴉埇村、良發村等村莊不僅村莊美麗,村民愛干凈的好習慣也在逐漸形成。
“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是共建共享,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建設家鄉人人出力。”山基華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鐘鴻說,該村將繼續做好后續的維護工作,下一步將重點聚焦村中的污水管網,并建設燈光球場和村民活動中心,切實改善村民人居環境。“要讓大家看到認識到美麗宜居建設對自身居住環境的極大改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鐘鴻認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也是鄉村發展的趨勢所向,今后還將結合村莊發展需求,在推進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保持農村環境干凈整潔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規劃和建設,進一步美化鄉村環境,豐富村民生活,實現鄉村持續美麗宜居,提高村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齊心共創“經濟金”“濱海藍”
推動街道高質量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大山江街道抓項目促發展,積極創造“經濟金”。大山江街道主要產業為工業,特色產業為濱海旅游業。該街道以黨建引領,積極招商引資,去年以來,街道新增規上企業4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67億元。轄區內的吳川市濱江污水處理廠和吳川市環保熱力發電廠均已正式運營,南海明珠旅游觀光項目順利推進,為大山江街道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除了工業,該街道還計劃利用好土地資源,通過有效開發,積極引進重點項目,為村集體產業注入新動能。借助出租、承包等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引導村小組將集體閑置房、撂荒地、水塘、水庫等資產資源充分開發并融入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有助于發展現代農業,提高村集體經濟。
比如,在大山江街道東埇社區,該市人武部自掛點幫扶該社區后籌集振興資金30萬元為東埇社區引進“杏花雞”產業振興項目,著力鞏固脫貧戶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隨著養雞產業的發展,雞場養雞產值大幅度增加,實現產業帶動扶貧。目前,東埇社區的“杏花雞”已成為湛江市鄉村振興消費幫扶產品。
大山江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圍繞“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良美社區的高位池水產養殖場和山基華社區的白鴿養殖場產業基地,實行“企業+農戶+基地”運行模式,整合農產品生產、交易市場以及農村電商資源,重點發展大山江“杏花雞”等農產品,大力推廣高位池養殖和網箱養殖海產品深加工產業,優化海水養殖布局,加強近岸海域水產養殖監管,建設優質水產品生產供應區,開展遠洋捕撈,促進當地的海洋經濟走向“更藍、更深、更遠”。
此外,該街道實現“濱海藍”,推動形成濱海旅游集聚區。濱海旅游業,是大山江街道的一個特色產業。該街道利用當地海洋資源豐富的地理優勢,積極融入濱海城市建設,推進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吳川市吉兆灣旅游文化觀光體驗區南海明珠項目(下稱“南海明珠項目”)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街道。目前南海明珠項目的配套工程已動工建設,兩棟26層的商品房和9座商業樓均已全部封頂,南海明珠橋和南海明珠大道均已建成通車。據悉,南海明珠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988畝,分“一岸兩軸”八大功能板塊,主要設施有南海明珠大道、南海明珠橋、南海明珠廣場、南海明珠塔、海上絲綢之路公園、水療溫泉養生酒店、休閑生態濕地公園等,將助力大山江街道打造濱海旅游經濟帶,推動吳川形成濱海旅游集聚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全長870米的南海明珠橋建成通車,為大山江街道良美、雞仔塘、東山、東港等村莊群眾前往吳川梅菉城區,以及海濱街道博茂等地群眾前往對岸提供便利,打通了當地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該橋的建成通車不但方便群眾來往出行,同時有助于緩解大山江街道周邊交通壓力、拉動大山江街道旅游經濟,對于提升地域品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大山江街道將利用良美村的自留土地和部分沿海村莊的土地,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吸引外來企業和外來資金發展旅游業、服務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同時結合明珠灣項目,改造提升良美海岸、良美碼頭,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優質農家樂,打造休閑旅游產業基地。
大山江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聚焦“雙創一提”發展計劃,推動實施“工業強街”“商旅旺街”“生態建街”,促進大山江美麗鄉村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大山江街道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