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曾獲得“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稱號的廉江市高橋鎮平山崗村近2000盞太陽能燈點亮鄉野,讓夜晚的平山崗村更加迷人。(11月2日《湛江日報》)
11月2日湛江日報的封面刊登了兩張圖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廉江平山崗村的夜景。2000盞太陽能路燈,不僅“每年可為村集體節約近10萬元電費”,更憑借其巧妙的布局設計,讓村莊呈現出“夜妝”之美。
無獨有偶,11月2日,一組遂溪火龍果基地“燈光秀”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事實上,火龍果喜光,對溫度和光照都有較高的要求。秋冬季氣溫低,白天短夜晚長,吸收不到足夠的光照時火龍果就會休眠,在夜間給火龍果“補光”,主要是出于提高結果率的考慮。可未曾想到,這竟讓火龍果“燈光秀”意外走紅,隱隱有成為“網紅打卡點”的潛力。
這兩組圖片,都與燈光有關,也共同帶來了一個啟示:用創意“點亮”鄉村夜游。
鄉村的日與夜,往往是兩種不同“妝容”。白天,陽光灑滿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展現出勃勃生機;而當夜幕降臨,鄉村往往又歸于平靜,帶來朦朧審美。“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意境,自然是白天所不能想象;“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樂趣,更是夜晚所獨有。在徐聞南極村,白天里特色各異的諸多民宿令人驚艷,但入夜之后,缺少“夜游”模式的鄉村總也令人有意猶未盡之感。發展鄉村夜游,甚至讓夜游成為鄉村文旅市場新亮點,大有可為。
鄉村夜游,不光是開啟“亮燈”模式就夠。光“亮燈”,卻沒有注入“內涵”,注定“秀”不起來。發展鄉村夜游,不妨借鑒“燈光秀”等創意。不少地方都有著名燈光秀,因為非凡創意而聞名。比如杭州錢塘的湖景燈光秀,就如流動的山水畫卷,令人迷醉。優秀的鄉村夜游設計,并非單純地亮燈以炫目,而是對鄉村形象和個性的再創造,賦予鄉村新的活力。這樣的“夜游”模式,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也是人與鄉村的夜之邂逅。
有條件的鄉村,應把“鄉村夜游”逐步融入到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當中,逐漸轉換成“夜經濟”的價值。比如古堰畫鄉小鎮,一直以來堅持以“藝術+”為核心,形成了鄉村品牌效應,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多種元素,逐漸衍生出文創、民宿、服裝、鄉村旅游等眾多業態,在進一步開發“夜游”模式后,成功地讓游客從“一日游”變成“多日游”,皆因鄉村之夜帶來的另一種“玩法”,著實令人不愿錯過。
如何結合當地特點,用創意“點亮”個性化鄉村?如何讓鄉村夜經濟“亮”起來,讓游人日有所看、夜有所樂?如何讓村民在“夜太美”和“業態美”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感?這都需要各鎮村好好作答。就比如當下,當火龍果基地“燈光秀”意外走紅了,各方又該送上怎樣的“神助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