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郵政管理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市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體系基本形成,三個以上快遞品牌進村覆蓋率達100%。(10月10日《湛江日報》)
10月10日湛江日報以“非凡十年”的角度,報道了我市快遞行業近年的發展情況。其中最突出的,是我市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體系基本形成,三個以上快遞品牌進村覆蓋率達100%”,這意味著,“快遞進村”在湛江已成氣候。
快遞進村,是指快遞服務通達建制村。過去,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居民網購并不是隨便就“買買買”,快遞要去鎮上取,派送還得多加錢,生鮮食品不敢買……這是難題,壓抑著農村居民的網購欲望。對于鄉村產業發展而言,快遞不進村,村里的特色農產品想“觸網”,要么等轉運,要么等中間商收購,成本提高了,利潤也壓低了,一些生鮮產品錯過時間質量也大受影響。正因如此,各地頻頻探索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之法。“交快合作”“快快合作”“郵快合作”等各類創新模式“多點開花”。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農村快遞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變化:其一,進入農村的快遞比以前顯著增多,留在村里的老人開始學會用手機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其二,受疫情影響,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了村里,其中一些人帶回了“直播帶貨”,嘗試把家鄉的特產放到網上賣,這也讓從農村發出的快遞增長了許多。從湛江的數據來看,“今年1至8月,全市郵政行業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3.38億元,同比增長11.48%”,“今年前8個月,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425.01萬件,同比增長32.99%”,這都足以證明,廣大農村快遞市場潛力巨大,“快遞進村”不僅是便民惠民大禮包,更是鄉村振興新機遇。
快遞進村,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包裹的流通更加通暢,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得以便捷地進行網購,農村消費潛力不斷得到釋放。而從更深層來看,快遞進村也給鄉村打開了發展新空間。依托快遞網絡,“快遞+電商”成了致富新模式,越來越多“土特產”進入城市,在滿足消費者差異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為農民拓展了增收渠道。一些年輕人大可回到家鄉開辦快遞末端網點“家門口”就業,又或者玩轉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走上創業致富之路。
但我們也要看到,快遞進村,服務網點覆蓋只是前期步驟,更難的是農村快遞網點的持續運營。盡管近年農村快遞的業務量在不斷增長,但是訂單分散、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低、頻次少、服務不規范等問題仍需解決。統籌郵政、交通、農業、快遞企業等各方各環節,推動資源整合與共享勢在必行。各快遞網點也要抓住“快遞進村”的新機遇大膽創新,利用自身優勢嘗試多元化經營。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快遞網點探索與便利店、水果店等經營模式融合,以“前店后倉”的布局拓寬銷售渠道,增加經營收入。也有一些快遞網點,干脆就辦成了“快遞+直播”服務中心,現場教學讓新農人掌握帶貨技巧,提升快遞“出村”流量。
抓住“快遞進村”新機遇,不僅是郵政、快遞企業的必修課,更應成為廣大鄉村、新農人的必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