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動力之源。據估算,心臟每天平均會跳動約10萬次,按平均壽命71歲計,人的一生心臟將跳動約25億次。
然而心臟病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危害人們的健康。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總稱,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等。
警惕心臟發出的6種“求救信號”
心臟病的發生除與遺傳、年齡、性別等不可改變的因素相關,還與吸煙飲酒史、心臟病危險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精神緊張、缺乏體力活動、甲狀腺功能異常、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可變的因素相關。
如身體出現以下表現需警惕,可能是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應及時到心內科就診。
1、胸悶胸痛:胸悶、胸痛是最常見、最典型的心臟病癥狀。悶、痛常位于胸骨后、心前區、左胸。需要注意其他放射部位或特殊位置悶、痛也可能與心臟病相關,如左肩部、下頜、牙齒、咽喉部、左上肢、上腹部、左側季肋區等。
2、心悸:除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房顫等會出現心悸,緩慢性心律失常也會出現心悸。此外,其他類型心臟病也會伴隨出現心悸,如高血壓血壓控制不佳或伴心率快、冠心病、心衰、心肌炎等。
3、呼吸困難:心臟病會導致缺血、缺氧,出現呼吸困難。如爬一段樓梯就氣喘吁吁,而過去從來沒有這種現象,應警惕心臟問題。
4、水腫:心臟病會導致心力衰竭,可出現面部、雙下肢不同程度水腫,可伴有胸水、腹水、心包積液、尿少等表現。
5、背痛:很多心臟病發作時會出現背痛,可與胸痛同時發生,也可單獨出現。高血壓、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等都會出現背痛癥狀。
6、暈厥:暈厥是各種原因引起人腦供血不足導致的意識障礙。其病因多樣,其中心源性暈厥的病因,就包括常見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值得提醒的是,對于老年人群,心臟病早期癥狀可能并不典型,如出現不明原因乏力、大汗、喘憋、咳嗽、咯痰(粉紅色泡沫樣痰)、左上肢麻木、腹痛等,也需要警惕心臟病的發生。

心臟疾病大致分6類
癥狀和起因各不同
心臟疾病大致分為6類,不同心臟病的癥狀與起因也各不相同。
? 冠心病:此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供氧的最重要血管,它受到動脈硬化的影響而出現狹窄甚至閉塞后,可能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嚴重者將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 高血壓心臟病:由于血壓長期升高,心臟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因代償而逐漸肥厚、擴張,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無相應的供血增加,最終易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 心肌病:此病是由不同病因(遺傳性病因較多見)引起的心肌病變導致心肌機械和(或)心電功能障礙,常表現為心室肥厚或擴張。
? 先天性心臟病:此病是染色體異常的疾病,在全國多地均位居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首位。這是胚胎發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期屬正常)的一大類疾病。先心病檢出率存在地區差異,多在2.9‰~16‰。
? 風濕性心臟病:此病也稱為風濕性心瓣膜病,是指既往患風濕性疾病后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各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
? 肺源性心臟病:此病是由于各種胸肺及支氣管病變而繼發的肺動脈高壓,最后導致以右心室肥大為特點的心臟病。大多數肺心病是從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發展而來的。
這些壞習慣會“傷心”
愛護心臟要“用心”
大多數心臟病看似是突如其來的發作,但其實是積攢已久的爆發。
抽煙喝酒、熬夜刷劇、暴飲暴食、緊張焦慮、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導致體內出現各種代謝障礙和免疫反應,最終引發血管內皮受損,導致斑塊沉積,甚至血管阻塞。
大家經常提及的“三高”通常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出現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高血脂、高血糖也會導致動脈硬化等問題,使冠心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那么如何預防心臟病?醫生建議,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最為關鍵,應合理膳食,少油少鹽,嚴格控制脂肪攝入量;適度運動,避免超重或肥胖;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戒煙戒酒,保持好心情。
同時,定期做常規性的查體,注意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因素,監測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壓、心率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

人人必備的急救技能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數多達54.4萬人,其中90%以上發生在院外。
心搏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分鐘,在這生死一線,掌握心肺復蘇術與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方法,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每個人都只有一顆心臟
讓我們愛護它
守護健康,從“心”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