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莫受成介紹,今年他試種板栗甘薯共計55畝,位于白沙鎮平羅村。近日,該批甘薯已陸續收獲上市,部分甘薯通過電商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每斤6元以上,而且產品供不應求。(據6月17日《湛江日報》)
從雷州退休干部培植出大受市場歡迎的板栗甘薯,到前幾天湛江灣實驗室培育出鰤魚苗,再到廣東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動水產科研進步,一種依靠創新推進產業發展的形勢,正在引導地區產業發展。但同時,在理性看待、行業感受力和政府引導等方面,還需要逐步加強,才能凝心聚力,切實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當前農海產品和小家電等工業制品,在品牌和產量上優勢多,但市場份額小,因此有些人就此認為,如何賣最為關鍵。其實,產量大且不好賣,主要在于品種品質問題。只有針對產業發展瓶頸,加大科研攻關力度,解決主要問題,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推出新品種拿出高品質,同時打通相應銷售渠道,才能推動產業發展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變,實現品質高賣得好增收多。
集聚產業要有創新人才,單靠個別人從事產業產品創新遠遠不夠。比如,魚蝦、海螺、番薯等新產品創新培育,核心技術和相關條件要求搞,就需要聚集人才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才能持續推進。在這個意義上看,政府和大企業要主動作為,聚焦產業發展熱點問題,發揮各類科研平臺作用,統籌調配人才、設備等資源,形成科研創新合力,才能把個體力量與集體力量充分結合起來,推動產業創新持續深入。
保持行業創新狀態,才能建立和形成比較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無論哪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目光長遠,及時把握行業發展前沿動態,掌握和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在適應新發展中,聚集力量,解決新問題,推進新發展,實現技術革新、制度更新和文化出新,如此周而復始,方能在適應、內化和創新突破中,成為蓬勃向上的行業。
優化創新制度機制,適應人才創新工作需要,才能深度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因此,要從高質量跨越發展需要出發,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同時,大力深化基層科研機構改革,推動科研人才進企業進市場,參與一線創新發展項目,釋放科研機構潛能,還要加強科研成果評比表彰和激勵引導,如此方能形成系統聯動、成效倍增、生動活潑的創新發展局面。
總之,在一個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集聚產業創新人才,保持行業創新狀態,優化創新制度機制,才能真正解決產業持續發展問題,助推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讓更多群眾實現就業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