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霞山區49個“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統一掛牌、投入使用。霞山區總工會在全區10個街道、38個社區及個別城中村,建成這批“環衛工人愛心驛站”,基本覆蓋全區,惠及每一名環衛工人。
霞山區“環衛工人愛心驛站”主要利用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設點,提供桌椅板凳、飲水機、微波爐、應急藥品,并有手機充電等服務。
愛心驛站是社會為廣大戶外勞動者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一種公益場所,體現了對勞動者的尊重和關愛,讓他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不斷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他們每天起早貪黑清掃大街小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工作非常辛苦。專為他們設立的愛心驛站,視他們為“貴賓”,隨時提供各種服務,基本解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
霞山“環衛工人愛心驛站”大手筆運作,其特點是覆蓋面廣,環衛工人可以就近分享服務;影響力大,在全區范圍內人人皆知,市民有急需也可在愛心驛站得到幫助,形成了對勞動者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成果明顯,愛心驛站投入使用,無疑是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的有力舉措,是文明實踐活動結出的果實。愛心驛站更像是一個火熱的大家庭,一處溫馨的港灣,這里的各種暖心服務,看起來都很平常,但這些細小的東西正是環衛工人所需所盼的,它傳遞的是一種溫暖,一種尊重,是文明大愛的凝聚和展現。越是細微處越見真情、見愛心、見精神。
霞山區的愛心驛站專為環衛工人而設,下一步是否可以考慮擴大服務面?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員等都是戶外勞動者,都是風里來,雨里去的城市服務員,他們同樣希望得到關愛,渴求愛心驛站的溫暖。筆者認為,應在便民為民上下功夫,在惠及更多勞動者上見成效。可否把牌子改一下,變為“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只要把場地擴大一點,服務項目都是大同小異的。
現在各地都在創辦愛心驛站,我們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大力度落實,要著眼廣大戶外勞動者需求,辦出特色和水平,要創新和改進愛心驛站運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擴大覆蓋面。如在服務項目上還可考慮增加報刊閱覽、醫生義診、添置按摩椅等。還可動員愛心企業捐贈物資,不斷豐富服務項目和內容。同時,要加強宣傳報道,線上線下媒體齊發力,把愛心驛站打造成文明創建的品牌項目,成為愛心接力、傳遞正能量的便民服務平臺,成為湛江城市建設的亮麗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