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疫”,他們一直在路上。搭建帳篷、核酸采樣、物資運送、管控交通……自此次本土疫情發(fā)生以來,總有一批“逆行者”在默默努力,他們連續(xù)“作戰(zhàn)”,從凌晨奮戰(zhàn)到深夜,日夜堅守在防控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zhàn)貢獻力量。

“兩條腿都不夠用”
“接到黃坭村被劃為封控區(qū)通知后,時間緊,任務重,我們7名村干部迅速行動,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政策,對紅黃碼人員摸排、核酸檢測、物資保障等工作進行詳細安排,感覺兩條腿都不夠用。”記者采訪平石村黨支部書記鄭光生時,只見他雙眼布滿了血絲,嗓子沙啞,幾乎說不出話來。
平石村村委會共有黃坭村、內(nèi)村等1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900余人。“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得把擔子扛起來,特別是劃入管控區(qū)、封控區(qū)的村民,更需要我們?nèi)グ矒帷!编嵐馍沁@么說,也是這么做的,為村民奔忙的步履卻未曾停歇。
5月9日,當?shù)弥迕襦崌缧枰鉀Q飼料無法及時配送的問題時,鄭光生立即向鎮(zhèn)黨委政府請示,幫助農(nóng)戶申請村內(nèi)通行證,聯(lián)系飼料供應車輛運輸?shù)酱宓揽谔帲芍驹刚摺⒋迕駞f(xié)助將物資轉(zhuǎn)移至農(nóng)戶養(yǎng)殖場。
“我特別能理解養(yǎng)殖戶的心情,人少一頓可以,豬少一頓不行。3000多頭豬,一天需要豬飼料三四噸,對養(yǎng)殖戶來說是一件大事。”鄭光生說,連日來,他們村干部和志愿者以“戰(zhàn)時狀態(tài)”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守好基層防疫這道小門,并非易事,堅守在防疫一線的他深有體會。對接任務、安排工作、物資調(diào)度、卡點巡視、處理各種突發(fā)狀況……鄭光生的抗疫“日程表”滿滿當當。從旭日東升到夜幕降臨,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殫精竭慮,全身心奔走在抗疫第一線,做好平石村的守護人,與大家共同守護好家園。

“一天只穿一套防護服,連續(xù)工作10余個小時”
“3歲兒童退燒藥,一副時鐘電池(次要)……”這是黃坭村志愿者鄭勝周發(fā)給村長鄭秋瑜的短信,告之村民所需購買的物資。在此次本土疫情之初,還在麻章上班的鄭勝周,看到自己家鄉(xiāng)黃坭村被調(diào)為封控村,了解到志愿者人手不夠。5月9日,他做出的“大膽”的決定,辭職報名到封控區(qū)進行志愿服務。他說,“作為一名黨員,特別是我們年輕人,更要為疫情防控出力。”
5月16日晚上七時許,當記者電話采訪鄭勝周的時候,他剛忙完了一天的志愿工作。尤其是當天10時許,他和三名志愿者冒著雨一次性卸了100袋50斤鴨子飼料,扛上搬下,午飯都顧不上吃,持續(xù)到下午2點多。“因是封控區(qū),車輛不能久停,我們先是把飼料搬到帳篷,又一車一車運到鴨場。”鄭勝周說,“因雨天,去鴨場的一部分路泥濘不堪,三輪車無法通過,我們只好一袋袋扛到鴨場。”完成任務后,他們累到腰都直不起來,連根手指也不想動,衣服鞋子沾滿了泥巴。
“從小生長在農(nóng)村,搬東西是一件很不費力的事,但一次性搬這么多確實需要有一些體力。”鄭勝周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因為處在封控區(qū),只有10余名志愿者,負責300多村民的生活物資,帶領醫(yī)護人員上門核酸采樣、安撫村民情緒、分配防護物資……為村民當好“服務員”,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
他每當脫下防護服時,汗水直接灑到地上。“不上門協(xié)助做核酸的話,一天只穿一套防護服,連續(xù)工作10余個小時,雖然有點累,但是很開心,特別是村民都很配合。”鄭勝周回憶起一天的工作時說,“希望全國疫情早日過去,生活恢復正常。”

“能瞇眼1分鐘都覺得很幸福”
“忙瘋了。”平石村的村干部鄭國勝這樣形容他近日的工作狀態(tài)。電話接通時,他正在疾步巡邏,語速也越來越急促,聲音聽起來既亢奮又疲憊。
護送隔離人員、物資配送、車輛安排、統(tǒng)計做核酸人數(shù)等,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5+2、白加黑通宵達旦“連續(xù)轉(zhuǎn)”是他的工作常態(tài)。不論是深夜,還是白天,鄭國勝始終值守,只要電話鈴聲一響、工作群里指令一到,他立即奔赴另一個需要他的地方。
“我們就是疫情防控一線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去哪里,特別是搬卸物資,搬的手都腫了,累的都忘了睡覺是什么感覺,能瞇眼1分鐘都覺得很幸福。”鄭國勝笑著說,想想鄉(xiāng)親,還有家里的妻兒,干活就又有激情,只有疫情得以控制,再苦再累都值得。
“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5月16日,黃坭村從封控區(qū)降級為管控區(qū)。值守卡口的遂溪縣公安局巡邏警察大隊負責人鄭智聰在帳篷里正忙著核準從隔離酒店返村的人員信息,并重新確認村里的戶數(shù)和人數(shù)。雨絲綢密,并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這是鄭智聰連續(xù)值守的第十天,聲音已經(jīng)嘶啞,說話都得用力“吼”。
據(jù)介紹,5月6日晚10時,一接到任務的鄭智聰,聞令而動,帶領19名巡特警下沉到疫情的“暴風眼”,趕到黃坭村開展最初期的封控工作。入警已10余年的他對進入封控區(qū)的車輛、人員核查及各卡點物資與防護裝備的調(diào)配補充工作,表現(xiàn)得輕車熟路。
“我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封控區(qū)9個卡點的值守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有大量的帳篷、集裝箱等物資需要運入封控區(qū),由于司機對村內(nèi)的路徑和封控點不熟悉,需要帶著他們一個個卡點地跑,幫他們通行卡口。”鄭智聰說,近日天氣多變,時而暴曬,時而暴雨,時常跑來跑去協(xié)調(diào)各類事情,警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是常事,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在放置卡點保安亭時,鄭智聰不小心把虎口插破了,血流不止。但鄭智聰卻輕描淡寫地說,這點傷口不算什么,簡單消毒一下,他又帶隊去另一個學校放置保安亭。
“疫情不散,我們不退”。時間長、任務重,但鄭智聰和隊員們卻無怨無悔,用他們的日夜堅守共同構(gòu)筑了卡口背后村民健康平安的“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