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封控區人員的每一次接觸,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我們不害怕。”“作為組工干部,必須沖鋒在前,服務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霞山龍劃村封控區臨時黨支部黨員志愿者在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說得最多的話。

5月8日,湛江市霞山區發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輕型)。5月9日,龍劃村相關區域被劃定為“三區”。據統計,封控區現有常住人口1539人,管控區2960人,防范區784人。為做好“三區”尤其是封控區內各項工作,盡快安撫群眾情緒,霞山區從區直機關及各街道抽調57名黨員干部馳援封控區深入開展工作,助力物資運送、維護秩序等。“三區”內劃分為20個網格,其中封控區5個,管控區11個,防范區4個。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機關頭豁得出去。57名黨員志愿者到達龍劃村封控區后,第一時間啟動了成立臨時黨支部工作。霞山區直屬機關工委迅速下發《關于成立龍劃村封控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臨時黨支部的通知》,通知要求封控區黨員干部亮身份、當先鋒、樹旗幟、作表率,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做到六個帶頭和六個在前:帶頭宣傳政策、帶頭排查防控、帶頭維護穩定、帶頭沖鋒在前、帶頭報告信息、帶頭嚴守紀律;人員排查走在前、人員管控跟在前、設卡檢查擋在前、應急處置沖在前、宣傳引導抓在前、文明示范做在前。

臨時黨支部分為物資籌集組、物資配送組、醫療保障組、環境消毒和廢棄物處理組、核酸采樣組、后勤保障組等,對57名黨員干部志愿者進行了編組、明責和定流程。
臨時黨支部支委帶隊,“跟我上”一聲令下,黨員志愿者們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剛到封控區不久,晚上10點接到緊急任務,要將“三區”用水馬安全科學分隔開來,大家馬上趕赴現場。現場因臨時封控影響無燈、無車,只能人工逐個搬運沉重的水馬,從封控區門口搬到居民樓距離約1公里,當晚大家一直搬運及安裝到凌晨2點才返回隔離酒店,翌日8點半又準時上崗了。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經過黨員志愿者第一時間逐戶敲門登記信息后,封控區5個網格分別組建了戶主微信群,負責對接群眾在群內提出的各項需求。由于任務重、時間緊,黨員志愿者們常常工作到下午3、4點才吃午飯,晚上有時11點多才吃晚飯。封控區一名群眾見到“大白”們如此拼命,備受感動,主動提供自家三輪車給黨員志愿者用來運送物資。第5網格長鐘政柱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封控區內的“外賣小哥”,群眾喜歡點名找他,在醫療保障組與其他組忙不過來的時候,他主動承擔起為群眾送藥、送煤氣等任務,毫無怨言。封控區內一名群眾到了術后需要拆線的日子,鐘政柱主動幫群眾聯系醫生,經過協調順利為群眾完成了拆線。還有一次,他應群眾需求上門送煤氣,但送進去后打電話聯系不到群眾,后來發現這煤氣的用戶不是住在封控區,鐘政柱不停打電話給其他組長才得知這位群眾是屬于管控區的。為不耽誤群眾中午做飯,鐘政柱在先送完封控區物資的前提下,利用自己難得的午休時間,再用小推車將煤氣罐從封控區徒步送到管控區,途中還要接聽其他群眾打電話反饋問題,最后終于頂著烈日在12點送到,群眾表示十分感激。
巾幗不讓須眉,在高強度工作下,封控區黨員志愿者隊伍中的女同志格外亮眼。其中,今年50多歲的建設街道退休黨支部書記謝云英主動請纓下沉到封控區第4網格,她熟悉社區工作,工作細致貼心,群眾交口稱贊。另一名建設街道老黨員周海燕雖已60多歲,但也主動要求上陣。最初這兩名女同志也參與封控區物資配送,后經臨時黨支部合理調配人力,將年輕力壯的黨員干部分在物資配送組,兩名女同志調配到物資籌集組,但她們都很希望留在物資配送組。“每個崗位都同樣重要”,經過黨支部書記耐心開導后她們倆才安心服從調配。
霞山區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周錦山同志擔任封控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的領隊,接到任務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當時龍劃村剛被劃定為封控區,物資從早上起堆積在封控區門口沒有被派送出去,周錦山全面統籌,將黨員志愿者第一批27人分成五組,馬上推著小車跟著村干部到各個片區配送物資,化解群眾心里的不安,搭建起黨員志愿者與封控區群眾有效溝通的橋梁。周錦山在現場指揮工作直到當晚11點多才離開封控區,第二天一早又到現場。每天晚上工作結束后,周錦山都召集各網格組長開支委會,研判當天工作情況、存在問題、如何規范,大家各抒己見,達成共識。有一天由于工作到凌晨1點多了,周錦山利用在車上返程的時間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用早已累得沙啞的聲音給大家打氣鼓勁,黨員志愿者們士氣高漲,都表示:輕傷不下火線!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科學的調配下,生活物資更有保障、更有效率地配送到群眾手中,龍劃村封控區群眾對所收到的物資滿意度很高。
“今天收到的肉和菜還加冰保鮮了,工作又有進步。”“辛苦大白們了,請注意身體,看到你們的背影就心疼,希望疫情防控早日結束,你們也能好好休息一下”……在網格戶主微信群里,封控區居民對黨員志愿者的辛苦付出紛紛點贊。
“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但是夜幕降臨時,看到封控區透出萬家燈火,也是希望之光。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周錦山動情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