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1時59分,遂城第九小學核酸檢測點,黨員志愿者熱心為市民服務。記者 李波 攝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遂溪縣迅速在戰“疫”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組織共產黨員積極投入疫情阻擊戰,為戰“疫”貢獻力量。
聚合力 迅速行動在“疫”線
5月11日,中共遂溪縣新冠肺炎本地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臨時委員會成立,設立12個臨時黨支部。疫情防控以來,遂溪縣共計16683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全縣27個社區“大黨委”充分發揮作用,凝聚各方資源力量,全覆蓋組建疫情防控黨員志愿者隊伍。臨時黨支部黨員積極投入疫情阻擊戰,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陣地上高高飄揚。
5月10日,在市委組織部發出《關于進一步發揮臨時黨支部在疫情防控一線戰斗堡壘作用的通知》后,遂溪大地在一夜之間全部飄揚起黨旗,各核酸采樣點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在遂溪縣烈士紀念公園,“黨員先鋒隊”的旗幟格外醒目。5月10日,遂溪縣烈士紀念公園核酸采樣點成立臨時黨支部,協調烈士紀念公園核酸采樣點工作,為核酸采樣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踐初心 精準服務暖人心
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全程配戴“一枚黨徽、一份證件、一張標簽、一件馬甲”,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最閃耀的黨徽。
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通過微信群及時發布疫情工作動態,線下通過分發宣傳單、張貼通告、流動大喇叭等方式,開展疫情防控政策全覆蓋式宣傳,引導群眾戴口罩、少出門,不聚集、不聚餐,落實“一米線”等防控措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從而形成全方位宣傳新格局,進一步織密了疫情防控“安全網”。
“請戴好口罩,保持1米安全距離,提前準備好采樣碼!”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暴雨如注,臨時黨支部的黨員總是忙碌著維持核酸檢測采樣秩序。他們手拿小喇叭,用嘶啞的嗓音不停重復著這些簡短而又熟練的話語,只為采樣工作順利推進。
5月12日早上,在孔子文化城核酸檢測點,一位群眾在排隊等候做核酸檢測時,不小心摔倒。危急時刻,孔子文化城核酸檢測點臨時黨支部馬上采取救助行動,上演了暖心一幕:聽到摔倒的群眾呼救后,臨時黨支部應急處理組工作人員迅速跑到傷者身邊,傷者腿部已經脫臼,情況十分危急,立即協助她平躺。現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通知傷者家屬,迅速將傷者扶上擔架送往孔子文化城游客中心休息。120救護車順利將傷者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暖心的緊急救助,獲得現場群眾一致好評。
勇擔當 黨群擰成“一股繩”
宣傳引導、掃碼測溫、秩序維護、卡點值守、場地消殺、配送服務……每一處都有臨時黨支部黨員的身影。在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黨員干部化身多面手,有的化身可愛“大白”,有的身穿紅馬甲,不分晝夜地配送物資、轉運垃圾、采集核酸、摸排信息、解疑排憂,力所能及滿足居民的需求,保障好封控區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和“藥罐子”。他們引領全體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晝夜奮戰在抗“疫”一線。
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臨時黨支部的黨員與居民們逐漸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居民們自發給志愿者送點心、送水。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出現在清晨、深夜,出現在艷陽里、風雨中,出現在道路卡口、居民樓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擔當精神,在戰“疫”一線筑起堅強的紅色堡壘。雖是臨時黨支部,但責任不臨時、作用不臨時。全縣348個臨時黨支部應時而生,旗幟飄揚在戰“疫”一線。臨時黨支部用黨性、用擔當、用實際行動,將黨員和群眾擰成“一股繩”,凝聚起同心戰“疫”的強大合力,在戰“疫”最前沿織牢織密“紅色防護網”,用“黨旗紅”守護住百姓“健康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