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也在當天開幕。湛江不少微信公眾號紛紛“掃描”我們身邊的“城市書吧”“城市書房”,讓人頓覺原來“書香”就在家門口。
在當下手機閱讀盛行的時代,實體書店、城市書吧等是留住城市書香、涵養文化底蘊的一方凈土。我們常說“開卷有益”,放下手機、走進書屋、打開書籍就是增長見聞的第一步。而對于城市而言,城市書吧不僅僅是個文化符號。一座文明城市之美,不僅體現在外在的顏值,更體現在內在的氣質。有了優質的閱讀環境,才能吸引、引導更多市民愿意讀書、愛上讀書。由此觀之,打造更多湛江特色的城市書吧,是推動文明城市創建的題中之義。
在筆者看來,湛江市區之中,要數霞山最有“書卷味”。近年來,霞山越來越多公益書吧,尤其是在步行街中心的“悅讀吧”,成了周邊居民休閑好去處。面積100平方米的書吧里,收藏著紙質圖書6000冊、云端電子書3萬冊,讓讀者同時享受紙質和電子閱讀的自由。原花圃所在的“綠苑”,建起了“半城雨”公益書吧,依托霞山區作協的資源,扎根本土文化,活用作家資源,每月舉辦一次“半城雨”讀書會。除此之外,霞山還有湛江首家親子公益圖書館——羊村圖書館,讓“閱讀+親子”模式越來越流行;海濱公園里,早幾年辦起了首批戶外“流動書屋”,不僅動書籍“活”起來,還通過“有借有還”慢慢營造“講誠信”的社會氛圍。而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當屬藏身街道社區內的“朗讀亭”。它們被網友們昵稱為“亭亭”,是個獨立的小房子一般的設計,面積大概就是一平方米左右。小小的“朗讀亭”里,有一個屏幕,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模式。置身其中,有一種站上了央視節目《朗讀者》舞臺的感覺。
霞山的書香實踐帶來了有益啟示:城市書吧的建設不能千篇一律,要獨具特色,才能激活持續發展活力。根據步行街、公園、廣場、社區等不同場景,應結合實際,打造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書香一角,讓書吧融入城市建設之中,甚至成為大文旅開發中的一個新亮點。“一書吧一特色”,也契合當下市民對生活美學的追求,讓更多人愿意走進書吧、享受閱讀,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在推動城市書吧等的建設中,湛江還應考慮加快開啟“夜讀”模式。在熱點商圈、商業集市等地標場所,開展文化講座、閱讀分享、新書直播、文化沙龍、文創體驗、親子活動、書吧+戲劇、書吧+脫口秀等夜讀活動,營造更多更好地標性夜間文化場所,在發展夜間經濟的同時,貢獻文化和文藝的作為,培育更適合年輕人和外地游客的夜間休閑環境,打造出“夜讀”模式的新鮮“爆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