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凈龍鮞準備煮美味龍鮞飯。通訊員 林達琳 攝
廉江有著得天獨厚的紅樹林資源,共有紅樹林保護區面積6萬多畝,其中營仔轄區內有紅樹林保護區面積近2萬畝。紅樹林間孕育無數寶藏,營仔人靠海吃海,充分利用大海和紅樹林的饋贈,烹飪出各種各樣的海鮮盛宴,最令人感到驚艷的是龍鮞飯。
龍鮞屬于章魚的一種,為營仔、車板一帶九洲江入海口附近少見的海鮮,常棲息在紅樹林深處。“龍鮞飯”,顧名思義就是用龍鮞和大米煮成的飯。龍鮞是在紅樹林附近捕獲的,大米是有著“湛江第二大糧倉”之稱的營仔所生產的優質大米,二者完美結合,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美食。但龍鮞并非一年四季都有得吃,而是有著明顯的季節性,往往中秋節后開始出現在餐桌上,到次年五月就銷聲匿跡,待秋風起,才又重新以肥美的姿態出現,周而復始。營仔人烹飪的龍鮞飯香滑、爽口、彈牙,美味秘訣是煮飯時加兩勺雞油,起到點睛的作用,令人回味無窮。
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防浪先鋒”之稱,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有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廉江市不斷加大紅樹林保護力度,群眾也紛紛參與保護紅樹林。經營龍鮞飯二十多年的廉江市營仔鎮海灣酒家負責人表示,龍鮞一般出沒在紅樹林周邊灘涂,它味道獨特,但數量少,因此龍鮞飯這道美食比較珍貴。之前每天最多能拿幾斤貨,近幾年營仔鎮紅樹林生態保護得比較好,在此棲息生長的龍鮞產量也上來了,如今他們酒家每天可以拿到十多斤龍鮞。他認為,生態保護人人有責,每個人都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今后他們酒家準備設置宣傳欄,大力宣傳保護紅樹林的重要性。生態保護好了,龍鮞飯這道傳統美食才能得以保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