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技服務模式
一顆小果子造就“億元村”!

今年2月份,一封有20位村民代表聯合簽名并按滿紅手印的感謝信,從湛江市遂溪縣江頭村寄到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信中講述了一個“抗日戰爭革命老區村莊”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發展圣女果產業讓全村年純收入超1億元,一顆小果子造就一條“億元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如今的“億元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是以種植甘蔗為主。2019年,在鎮、村的大力支持下,長期在全國各地從事果蔬采購批發生意的鄉賢陳建平回村成立了湛江市銘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銘景農業”),開始在全村推廣種植圣女果。然而,怎么提升圣女果品質、在同質化市場中形成核心競爭力成了困擾陳建平團隊的大難題。
田間課堂開良方,精準及時解難題
保障果品質量,種植技術是關鍵。陳建平表示,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曾多次到村里傳授圣女果種植管理技術,村里的種植土專家越來越多,果品也有了明顯提升。
“一是要均衡水肥,不要在過旱時大水大肥,保持土壤相對濕潤,壟間積水及時排除;二是適當補充鈣肥,通過根部施肥、葉面噴施等途徑施用。”在一場農技“輕騎兵”走進江頭村的鄉村行服務現場,蔬菜“輕騎兵”、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陳瀟博士查看完圣女果種植地塊后,有針對性地給出了預防圣女果裂果的解決方案。

這種結合農時,農技專家深入生產一線直面問題,精準指導的農技服務方式,讓江頭村的圣女果種植企業與農戶大為受益。“‘輕騎兵’農技服務方式特點體現在‘輕’與‘騎’上,快速響應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生產實際的技術需求。”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林綠表示。

3月初,第一堂“數字+輕騎兵”農技服務田頭課在江頭村圣女果基地開課。遂溪縣界炮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岑志東在課堂現場邊聽邊記錄,他表示,專家的講解都是回應種植戶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對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很有幫助。
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種植業技術與種業推廣部副部長黃真珍認為,圣女果對種植技術要求較高,通過農技鄉村行、田頭直播課等靈活及時的服務方式,快速服務產業,為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打通“最先一公里”,讓農民田頭嘗“甜頭”
據了解,圣女果從地頭采摘后,如果溫度太高,果蒂易脫離,因此需立即進行預冷處理。要解決圣女果上行“最先一公里”問題,讓其邁進更廣闊的市場,完善配套的冷鏈建設必須先跟上。為此,銘景農業建起6000多立方米、可儲藏1000多噸果品的冷庫,在田頭即可實現采摘、清洗、分揀、加工、包裝、預冷、冷藏等全過程,有效解決了圣女果采摘后冷藏保鮮的關鍵問題。

2021年,江頭村又引進了“田頭智慧小站”移動冷庫,產業基地也逐漸形成采摘后全程閉環式的冷藏保鮮。田頭智慧小站作為集倉儲保鮮、加工包裝、檢測、直播電商等多個功能的田頭倉儲保鮮服務設施,建設在田間地頭,是連接生產與市場的橋梁紐帶,從源頭解決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問題。
針對農戶關心的預冷保鮮、品質保障及市場對接等問題。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成員單位田頭智慧小站公司在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指導下,定期在種植生產關鍵節點舉辦培訓會,召集和吸引江頭村及周邊種植戶參加,現場介紹并演示產地溯源、農殘檢測、田頭智慧保鮮柜的使用操作流程和日常維護等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

圣女果比較“嬌氣”,雨后容易裂果,可造成25%-30%的田頭損耗。“雨前采摘,通過田頭智慧保鮮柜4℃-7℃預冷保鮮,可有效減少約15%壞果率,最大限度保障果品。”田頭智慧小站公司負責人陳孟莉表示,按照圣女果畝產量7000-8000斤計算,預計每畝可減損5000元。
近年江頭村的圣女果常常供不應求,同時還帶動周邊村莊種植6000多畝,田頭采購價5-12元/斤,預計周邊村圣女果產業總收入超4億元,讓4000多戶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田頭智慧小站的應用有效保障了圣女果的品質,不僅幫助農戶減損增收,還能讓廣大消費者及時嘗到“田頭鮮”。在實現供銷兩旺目標的同時,也能讓農戶與消費者雙滿意,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創新農技服務模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隨著廣東粵西地區冬種蔬菜生產結構調整,圣女果產業成為重振粵西冬種生產的重要支撐和新亮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粵西地區冬種圣女果面積近10萬畝,產值達50億元。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缺乏規范的栽培管理與保鮮技術,制約了圣女果產量、品質及綜合效益的提升。

“十四五”開局之年,廣東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統籌各級農技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力量,圍繞各地產業發展和技術需求,組建一支支農技“輕騎兵”隊伍,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農技服務鄉村行,線上線下精準施策,打通了基層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瓶頸。圣女果作為江頭村的特色支柱產業,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因地制宜,根據當地需求,多次進村到田頭精準指導,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出輕騎兵服務產業的示范樣板。
“農技‘輕騎兵’扎根基層一線探索數字化農業新模式,傳經送寶式提升農民科技素養,立足本地資源推廣繁種育種新模式,為產區帶來理論方法‘及時雨’,為實際生產提供重要的指導方向和技術支持。”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說。

目前
廣東已組建水稻、荔枝、柑橘、蔬菜、南藥
畜牧、漁業、農機作業等
24個產業技術服務“輕騎兵”
深入各特色農業產業主產區開展工作
先行先試
服務延伸至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
構筑起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長效機制
取得可供推廣復制的寶貴經驗
有效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