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粵劇團粵劇《保金與夫人》劇照。記者 李嘉斌 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經湛江市文廣旅體局、湛江市藝術研究室牽線搭橋,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的劇本《冼夫人平叛》將“嫁”給吳川粵劇團,作為振興粵劇南派藝術的重要抓手列為今年重點打造的精品劇目。日前,劇目籌備工作會議在湛江召開,會議就劇本的修改、創排等問題展開探討和交流。
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好劇本尋到“好人家”
尹洪波是國家一級編劇,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原院長,從業30多年來,發表作品約300萬字,多次獲省級、國家級各類創作獎項,出版發行戲劇集《七巧環》《人生配方》《無防之城》《梁啟超》等以及理論集《洪波說戲》《雜樹生花》《戲中滋味》等,40多部戲劇被省市劇團選中并上演,其中多部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冼夫人平叛》是尹洪波近年創作的一個大戲劇本,講述的是冼夫人年輕時,掌撫南犀杖,為嶺南百越大頭領。高州刺史李遷仕在陰險的軍師拔奪的鼓動之下,欲乘侯景之亂起兵謀反,企圖稱帝,設下鴻門宴請馮寶赴宴,挾馮寶以要挾冼夫人。為保嶺南百姓免遭戰亂,保一方平安,冼夫人替夫赴宴,與敵人展開周旋……這是一部地方題材的歷史劇,彰顯了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嶺南安定的主題,立意高遠、主題突出、人物鮮明、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具有時代精神。
湛江市藝研室主任宗套花說:“冼夫人在粵西人民心目中地位很高,粵西人民比較崇拜她。這個戲比較適合湛江來演,它里面有一些傳統的排場,可以植入南派粵劇的特色。看完劇本后,我先向局里的相關負責人匯報,并征求了幾位專家的意見,做了論證以后才向劇團推薦。”
去年的湛江藝術季上,劇作者尹洪波受邀作為大戲展演評委,在觀劇過程中對吳川市粵劇團有了一定的認識。他為自己的作品找到“好人家”而高興。他表示,吳川市粵劇團作為粵劇南派藝術的傳承基地,有陣容、有基礎,應該狠抓南派粵劇,抓出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廣東省最大的劇種是粵劇,吳川粵劇屬于南派粵劇,我們要高度重視,把吳川南派粵劇宣傳推廣出去。《冼夫人平叛》屬于本地題材,里面有不少地方可以將南派粵劇藝術中的武打程式編排進戲里,合理運用排場,從而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尹洪波說。
國家一級編劇尹洪波(右)和吳川市粵劇團團長鄭永健。記者 劉金鳳 攝
吳川市粵劇團:弘揚粵劇南派藝術近70年
吳川是遠近聞名的“粵劇之鄉”,粵劇文化藝術氛圍濃厚,城鄉居民歷來有看粵劇的傳統。逢年過節、年例習俗、喜慶佳期,請粵劇戲班唱大戲成為當地最常見最隆重的文化娛樂項目。尤其是春班定戲期間,兩廣粵劇團和粵劇名家云集,大戲天天上演,粵劇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據統計,吳川有1529條自然村,近八成村莊組織演出,每年粵劇演出達5000場次,觀眾近1000萬人次。吳川,成為兩廣粵劇團體生存和發展的“根據地”和“主戰場”,是名副其實的演出“寶地”。
吳川市粵劇團成立于1953年,是目前廣東省內唯一保留“下四府”粵劇南派藝術特色的劇團 。該劇素以粵劇南派藝術為特色享譽兩廣、揚名港澳海外,其演出劇目多以行俠除惡、彰顯正義的武戲為主,唱功高亢、鼓樂激揚、武技險難、基本功扎實。經過幾十年的積累,該劇團上演的劇目200個,其中,《草莽英風》是“下四府”粵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該劇是吳川市粵劇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南派藝術傳統古裝粵劇,由該團老編劇許紹欽執筆編寫、吳川市粵劇團南派藝術第二代傳人林國光任總導演,專為該團一批武功較好、表演能力較強的青年演員“量身定做”。《草莽英風》共六場,運用了《結拜》《大審》《殺妻》《亂府》《西河會妻》《大戰》《逼反》等七個傳統排場,展現出了南派獨有的手橋、鏟臺、鏟椅、跳椅、高臺跳椅坐蓮花、高臺爆蓮花、高臺照鏡、水波浪、抖手、磋步、震盔、挑四星、甩發、壓腹吐水、雙人七星步和獨具一格的南派把子右手槍功“十字背劍”“一炷香”等表演功架,更配以高昂、雄亮、字字千鈞、句句火爆的唱腔,還運用了傳統的高邊鑼、大鼓、大鈸、 大笛、短筒等器樂伴奏,使整臺戲氣氛激烈、扣人心弦。可以說,《草莽英風》是南派粵劇術的“集結號”,該劇上世紀90年代在省城演出藝驚四座。2017年,吳川市粵劇團復排《草莽英風》。
近年來,吳川市粵劇團創排了《南宋孤鴻》《回饋》《保金與夫人》《斗貧》等新劇,保持蓬勃的活力。作為粵劇南派藝術的傳承基地,吳川市粵劇團一直想賡續《草莽英風》之于粵劇南派藝術的榮光,這需要一個適合的劇本,融入南派粵劇傳統程式技藝。吳川市粵劇團團長鄭永健對《冼夫人平叛》寄予信心,他說:“這個劇本寫得非常好,很流暢,有文采,故事編排、人物設計都很用心。作為南派粵劇傳承人,我希望這里面加一些排場,根據劇團的演員、特色修改,融入地方元素,既能參加省藝術節,也能下鄉演出。”
據了解,為了弘揚粵劇南派藝術,鄭永健的個人專場演出也在籌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