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果工人采摘菠蘿。記者 李忠 攝
進入2月,徐聞大地菠蘿飄香。走進徐聞“菠蘿的海”,菠蘿地一片連著一片,一望無際,“菠”浪起伏,配著藍天白云及悠悠轉動的風車,構成一幅獨具魅力的熱帶生態農業畫卷。在那一片片線條分明的田間,隨處可見摘果工忙碌的身影,他們像一個個流動的音符,伴隨“嘟嘟嘟”鳴響著的運輸車,奏出一曲動人的春天交響曲。
今年菠蘿價格好,目前收購價約1.5元/斤。菠蘿產銷兩旺,摘菠蘿、挑菠蘿工雇傭費用自然不低。這些菠蘿工來自各地,甚至外省的比本地的還多,據初步統計,有近千名外來摘果工活躍在徐聞“菠蘿的海”,助力徐聞菠蘿香飄四海。
一頂草帽、一條毛巾、一雙特制的尼龍長筒鞋、厚實的手套,是摘菠蘿、挑菠蘿工的基本裝備,挑菠蘿工還會增加肩墊之類的布條,防止擦傷肩膀。2月17日,記者來到曲界鎮柑園村附近的果園看到,雖然春雨時斷時續,但摘果工們絲毫沒有懈怠,仍然冒雨工作,踩著泥濘往返于這片豐收的田野上。

挑菠蘿工韋安明來自云南廣南縣,雖然個兒只有一米六左右,但力氣可不小,一擔一百斤重的菠蘿,全然不在話下,在布滿荊棘的菠蘿園中走得飛快。他和妻子2004年來徐聞務工,至今將近20年,已經會說簡單雷州話,可謂是“菠蘿的海”的老挑夫。他告訴記者,堅持到徐聞務工,主要是“比在工廠打工合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小組一共9人,4人負責摘果,5人負責挑菠蘿,一天至少可以裝滿5萬多斤容量的大掛車,工錢3000多元,平均每人300多元。“一天下來,雖然非常辛苦,經常是全身濕透透。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得盡心盡力做好,留個好口碑。”韋安明說,多年背井離鄉打拼,目前已經在老家建起三層小洋樓和買了小轎車,平常回家方便了很多。特別是兒女都很爭氣,在讀大學本科,這是他們辛苦賺錢的潛在動力和最大欣慰。對于徐聞這個第二故鄉,韋安明深有感觸地說,徐聞人溫厚待人,不把他們當外人,一起工作時,當地人都很關心他們,為他們提供務工信息,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也樂于跟他們分享,“有如家的溫暖”。
韋金德也是來自云南廣南縣,他到徐聞務工4年多,除了清明節回一趟家,其余時間均在徐聞各地當臨工,香蕉季節摘香蕉、菠蘿季節摘菠蘿。記者在“菠蘿的海”走訪時,他正在菠蘿地中忙碌。個頭不高的他干起活來靈活輕巧,只見他雙手各抓住一個菠蘿,順勢一擰,菠蘿脫離了莖葉,乖乖進入籮筐。在記者觀察的幾分鐘時間,籮筐又滿了。“近段時間,我們的行程已安排滿了。這幾天都在曲界鎮高坡村停留,這片菠蘿摘完后,我們要到龍門村去,老板已經提前預約了。”韋金德開心地說,幾年前經朋友引薦來徐聞務工,每年辛勤付出大約有10多萬元收入,去年已在老家建起兩層半小洋樓,非常感謝徐聞菠蘿讓他家日子越過越好。

釆購商崔忠境告訴記者,他到曲界釆購菠蘿已有10年之久,認識了很多釆摘菠蘿的工人,這些工人都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與朋友。“特別是韋安明他們,只要一個電話,就會完完全全按照我的要求做好釆摘工作,從沒遲到、更沒爽約過,從不影響我依時發貨。經過這些年的緊密合作,我已把他們當成最好的朋友。”崔忠境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龐大的外來務工隊伍選擇來到“菠蘿的海”,一方面是看好徐聞菠蘿的前景,另一方面是為“溫厚徐聞人”的熱情所打動。近年來,徐聞菠蘿創新探索“12221”市場體系,特別是營造溫馨、暖心、安心、有序的菠蘿營商環境,各地采購商紛紛聞“香”而來,徐聞菠蘿逐漸被更多人賞識,逐步打響了“粵字號”農業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