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揭牌啟用的經開區第五中學可提供學位2400個。 記者 劉冀城 攝
與民生貼近,全心全意為民。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五年來,全市社會保障和民生事業水平持續提高,累計完成民生類支出2050.91億元,比前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超過八成。
市人大代表李曜表示,五年來,全市財政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人民至上、堅守為民情懷,堅持用心用功用情,把基本民生支出作為財政支出的第一順序,優先安排,確保各項民生項目資金足額落實,全市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在八成以上,按照中央及省的要求,不斷提升民生支出項目保障標準,全力支持辦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養老、就業、住房等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積極應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理念,把財力集中優先用于省、市部署的重大項目、關鍵領域,有效發揮財政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了財政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市財政部門始終堅持聚焦民生保障,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類支出448.8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3.1%。全市撥付地方對應安排資金6.77億元辦好省十件民生實事。撥付28.12億元推動市十件民生實事有效落實。
支持打贏疫情防控戰。籌集疫情防控資金14.83億元,有力支持做好核酸檢測、疫苗接種、流調溯源等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大力支持吳川抗擊疫情。
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全市教育支出121.65億元,增長3.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22.5%。其中:投入1.48億元新增城區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0615個。安排債券資金9.15億元,支持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范學院、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湛江衛生學校、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湛江一中新校區等學校建設發展。
支持打造粵西醫療高地。安排債券資金6.87億元,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市第一中醫醫院搬遷改造、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急危重癥救治等項目建設,提升全市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支持八大民生項目提標。各級財政投入底線民生保障資金20.15億元,有效保障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等八大民生保障項目實現提標,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
支持穩定就業。籌集資金4.54億元,保障系列扶持就業創業和援企穩崗政策落地生效。其中落實1.26億元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
支持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全市公共安全支出26.68億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政法隊伍整頓、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等工作,為公安、檢察、法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支持做好住房保障。下達9699.54萬元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0個。爭取專項債券資金1.5億元推進公共租賃保障性住房建設,為多層級群體提供1380套公共租賃住房。安排1240萬元租賃人才公寓110套,提升人才發展環境。
支持推進污染防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省市安排10.46億元,落實河長制資金,推動九洲江、鑒江等重點流域及鶴地水庫等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污水處理、近岸海域污染治理等工作。我市獲得中央財政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3億元。
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加快涉農資金支出進度,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2022年,全市財政系統將繼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節用裕民,切實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就業創業等民生支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落實民生政策有力有效,有力支持民生社會事業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