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雕手藝人的手里,一塊木頭,就可以“變”出整個世界,也可以與整個世界對話。在吳川土生土長的非遺手藝人吳土新,就把他的“世界”搬進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向世界展示木雕里的“世界”。

是非遺手藝人,也是“守”藝人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可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71年出生的吳土新,十幾歲時便和哥哥、姐姐一起跟著師傅學習木雕。用他的話來說,這條路,“比考大學還難”——從最基礎的修、刮開始,日復一日地練習,兩三年后才能迎來“豁然開朗”的那個瞬間,“耐得住寂寞”可以說是木雕手藝人的基本功。
幾年下來,吳土新成為了一個手藝人;但成為一個“守”藝人,他卻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木雕學習結束后,吳土新兄妹三人發現,這門手藝并不好找工作,收入也不高。為了守住這門手藝,同時兼顧工作生活,他們一直都從事著和木雕、木材相關的工作。直到二十多年后,當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吳土新毫不猶豫地回歸木雕行業。
十幾年前,吳土新在吳川市區開起了檔口,展示和銷售木雕產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滿足經營需求的同時,還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木雕,以此來守護他從小習得的這門技藝。
木雕經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吳土新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讓木雕非遺工藝走出當地,傳播得更遠。



是非遺傳承者,也是傳播者
2018年,吳土新的思考有了落地的地方。
彼時,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發出非遺工匠的招募,這個國家4A級景區,為吳土新的理想打開了一扇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每個人都可以是木雕這門非遺藝術的傳播者。
于是,吳土新把店鋪直接搬到了鼎龍灣。與此同時,他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木雕非遺解說人。
盡管經營的是一間店鋪,吳土新卻不像個生意人,更多時候,他是在經營著一個理想。
介紹各種木雕技藝、木材的辨別,是吳土新在鼎龍灣的日常。他的熱情并不因為顧客是否購買而變化,只要是有興趣聽的,他都很樂意一一介紹,而且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在這里,他甘愿成為一個解說人。
2019年,鼎龍灣接待游客人次超300萬,吳土新把木雕非遺傳播出去的愿望,開始“變現”。不僅如此,他也開始在網上接收訂單。畫圖、鉆孔、雕刻、打磨、上色,均由他們一家五口人分工完成,哥哥、姐姐也重拾當年一起學到的木雕手藝,共同用雙手“復活”了心中的木雕世界。

是非遺小店,也是非遺博物館
“你這里不像一個店,更像一個微型的博物館。”一位游客走進吳土新的店鋪,如是評價。
為了讓游客可以零距離感知木雕技藝的精巧與震撼,這幾年,吳土新把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各類精細木雕作品和珍貴的木材,作為觀賞展示品。不僅如此,他還把一部分制作階段的木雕工藝品搬到店里,全方位展現精雕細琢的全過程。
吳土新的“博物館”也得到了鼎龍灣景區的支持,“鼎龍灣也給了許多支持,不僅免鋪租,還有一些資金支持。”
一直以來,鼎龍灣景區把非遺的傳承與傳播融入到濱海文旅產業的發展當中,每年定期舉辦各項非遺活動,為非遺提供傳播平臺和展示載體。隨著鼎龍灣的建設,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為了湛江的濱海而來,并在這里知道和了解了木雕這項非遺工藝。
為讓木雕真正成為“可以帶走的非遺”,吳土新引入了“機器+人工打磨”雙重工藝,推出了一批款式新穎、價格親民的小物件,讓每一個對木雕感興趣的游客,能夠把這項非遺工藝帶出湛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來源:湛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