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廣東雷州經濟開發區揭牌暨項目動工儀式
在A園區舉行
當日
預計投資額達4.6億元的
全興集團廣東泉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工廠項目
華洋金屬制品項目
HDPE塑膠管道系列產品生產項目等
3個項目也宣布動工

今年7月23日
廣東雷州經濟開發區獲批設立
填補雷州沒有省級工業園區的空白
是雷州奮力跨越‘四大坎’
合力打贏‘五大會戰’的生動實踐
是充分銜接省“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
有利于擴大招商引資
壯大工業經濟推動雷州實現跨越式發展
↓↓↓
廣東雷州經濟開發區
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區位優勢、后發優勢明顯,發展潛力無限,發展前景廣闊。2021年以來,雷州以經濟開發區獲批為動力,推動工業經濟迎難而上,實現逆勢增長。初步統計,2021年園區工業產值將達3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接下來
雷州將依托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契機
全力推進園區“九通一平”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緊抓項目建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堅持優化營商環境
全面深化“二號章”運用
落實“拿地即開工”
確保企業引得進、落地快、發展得好
據悉
廣東雷州經濟開發區的
遠景規劃面積23.02萬畝
采取“一區三園”結構
橫跨主城區及
沈塘、白沙、楊家、烏石4個鎮
分A、B、C3個園區
↓↓↓
A園區

A園區鳥瞰圖 雷州經濟開發區供圖
主要位于沈塘鎮,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產業,全力承接東海島鋼鐵、石化配套企業和就業導向型企業,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家電、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輕工紡織、農海產品加工等先進制造業,建設海南自貿港外溢產業承接基地。
B園區

B園區規劃圖 雷州經濟開發區供圖
主要位于白沙鎮、楊家鎮,全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培育發展大項目、大工業、大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機械裝備及金屬加工、精細化工制造等各種專業園區,建設雷州半島鐵路貨運物流樞紐中心。
C園區

C園區 雷州經濟開發區供圖
主要位于烏石鎮,即雷州市臨港工業園,規劃與海南相向而行,重點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電力、油氣生產和加工、能源化工與環保新材料以及海洋能源等重大型工業,打造西海岸重要臨港產業基地和對接海南重要能源供應基地。

發展中的廣東雷州經濟開發區
今年以來
園區工業產值28.04億元
同比增長43.72%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5億元
同比增長180.19%
自去年8月至今
園區共對接企業114家
組織外出考察企業52家
簽約項目14個
預計總投資額307.8億元
聚焦產業發展
招商引資初見成效
以廣東大唐國際雷州火電項目、烏石油田群開發項目等主導項目為引領,依托省委省政府謀劃建設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的重大機遇,以及與海南相向而行的產業基礎和烏石深水良港等區位優勢,積極推進雷州市主導產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園區現有投產企業1家,在建項目2個,近期將新增動工項目3個。目前,園區重點引進了遠景能源、粵豐集團、湛江電廠等公司,進一步加深與一汽集團、寶能集團、長城汽車交流合作,全方位開發建設汽車、清潔能源、循環經濟、低碳、“零碳”、現代貨運物流體系等產業園區。
聚焦園區建設
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小標
加快建設大園區先行示范區,全力以赴抓好園區內雷州新能源汽車城產業園基礎設施、雷州市臨港工業園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繼續完善園區“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資約2.46億元。計劃投資5.72億元的雷州市產研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二批)已動工建設。周邊高鐵、高速、鐵路等路網的完善以及港口資源的加快開發,將逐步打通園區與外圍的相互銜接,加快構建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聚焦管理服務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全面承接雷州市各部門委托到工業園區管委會的40項行政審批權限,圍繞讓企業辦事更便捷、更省心、更舒心的服務宗旨,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在園區全面啟動使用“二號章”,推行實施“拿地即開工”新模式,讓企業享受“辦事不出園區”的服務。

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區域產業一體
依托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粵瓊天然氣管道工程以及高鐵、高速公路、港口等資源條件,著力謀劃“一區三園”現代產業功能布局,突出“一園一特色”,重點打造集智能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綠色能源、“零碳”等現代化產業園,構建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區域交通一體
完善園區內部路網,依托湛徐高速烏石支線、東雷高速、粵海鐵路以及烏石深水良港,打造一體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園區”與“園區”、“園區”與“外圍”的功能聯動,加快融入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統籌發展。
生態智慧一體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生態環境、產業園區與企業深度融合,建設以設施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產業智慧化、服務智慧化為重點的智慧園區,實現園區、設備、人員的智慧化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能,促進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產城融合一體
堅持規劃引領,立足現有資源條件,統籌規劃建設雷州經開區、高鐵片區,配套完善住宅、醫院、學校等娛樂、生活、社交載體,加強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等站點與園區的聯系,強化“直連直通”,實現園區和城區融合發展,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