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廣東省商務廳日前公布的“粵菜名店”“粵菜名品”名單中,湛江有6家餐飲單位入選“粵菜名店”,10道菜入選“粵菜名品”。(11月6日《湛江日報》)
最近,湛江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頻傳喜報,這邊廂,是首批100家“粵菜名店”、199個“粵菜名品”評選結果公布,湛江有6家餐飲單位入選“粵菜名店”,10道菜入選“粵菜名品”;那邊廂,是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舉行,湛江代表團獲佳績,創下了歷屆比賽最好成績。名店、名菜、名廚,這是湛江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交出的一份答卷。答卷中,不僅有推動餐飲行業特色發展的升級契機,還潛藏著“粵菜師傅+旅游”的全新機遇。
湛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中國海鮮美食之都”“湛江生蠔”“湛江白切雞”等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名氣。尤其是御唐府多次獲邀參加博鰲論壇餐飲服務,更是把“湛江味道”送上了更大的舞臺。
時下,湛江正致力于推進大文旅開發。在“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消費元素中,“吃”排在首位。與過去旅游餐飲為了“吃飽”不同,如今品嘗美食已成為旅游的重要內容。一張張“美食名片”,成為湛江吸引外地游客的關鍵。近年,隨著“粵菜師傅”工程推進,“粵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遍地開花,“粵菜師傅+旅游”等創新模式收到了不小成效。如螺崗小鎮等景區景點,憑著“粵菜師傅”的幾道“鎮店之菜”,分分鐘成為鄉村旅游現象級的“打卡地”,經視頻直播平臺一推廣,搖身一變成為游客口口相傳的“網紅”。
如今名店、名菜、名廚都有了,湛江更應抓住新機遇,在“粵菜師傅+旅游”的開發創新上下功夫。在這方面,省內兄弟城市的不少好做法好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比如江門,以“游客視角”發布兩個“粵菜師傅+旅游”美食攻略,一是發布“粵菜師傅+旅游”美食線路,把景點與美食聯系得更緊密。二是發布“粵菜師傅·邑菜飄香”電子美食地圖,在微信小程序上線“打卡模式”,圖文并茂介紹70余款江門各地特色美食、50多家特色老店、名店、網紅店,以及江門地區知名“粵菜師傅”名師等,讓“吃貨們”可以快速找到特色美食店。又比如佛山,積極打造“佛游味勁”文旅餐飲融合發展工程,叫響“廚出佛山”品牌,通過“佛味秀世界”粵菜粵廚走出去工程在全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地開展交流合作,傳播推廣佛山粵菜粵廚和嶺南美食。
這次湛江入選的“粵菜名店”“粵菜名品”,多是散布于各地景點景區。如何把景點與美食、名廚結合得更緊,如何把串珠成鏈打造湛江版的“粵菜師傅”美食地圖,如何提升湛江菜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都值得好好探索。不再局限于“美食宣傳”或“旅游廣告”本身,而是作為系統工程去開發,這或許才能真正發揮出“粵菜師傅+旅游”的巨大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