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遂溪縣的水稻田里,農民們忙著種上黑龍江馬鈴薯。這熟悉的一幕,標志著新一年的稻田冬種馬鈴薯在遂溪縣再次拉開帷幕。春夏兩季種植水稻,在冬閑的水稻田里種植來自黑龍江的馬鈴薯,一年三熟的高效生產模式讓遂溪的紅土地釋放出更大的糧食生產潛能。
“北薯南種”模式不僅讓農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還盤活了雷州半島豐富的冬季閑田資源,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2019年冬季,粵黑合作稻—稻—薯高效生產聯合體,在遂溪縣城月鎮石塘村“粵黑合作稻—稻—薯高效生產示范基地”稻田,冬種了馬鈴薯710畝,獲得成功。稻田平均畝產超過2200公斤,每畝產值6800元,每畝馬鈴薯生產利潤達到2500元,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據統計,我市常年稻作區面積150萬—160萬畝,冬季閑置稻田80萬—90萬畝,適宜冬種馬鈴薯的有40萬—50萬畝,加上旱坡地,適宜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超過100萬畝。
2015年以來,每年東北進入冬閑之際,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亞文便帶領家鄉一批農民南下遂溪種植馬鈴薯,帶動上百戶貧困戶脫貧增收。2017年,粵黑兩省正式建立對口合作關系。2018年秋,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交流合作部門提出將“北薯南種”模式升級為“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由黑龍江省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遂溪縣一畝田萬禾農業科技公司共建示范基地,廣東省財政給予啟動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