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六穩”工作的扎實推進,“六保”任務的全面落實,經濟穩定恢復,為農民工就業提供有力支撐。日前,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了解到,據其對湛江市區110戶農村居民家庭的農民工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湛江農民工就業穩中向好,收入穩步提高,但老齡化加快、文化程度低等問題仍需關注。
基本情況
■農民工就業穩中向好
我市今年第二季度農民工監測調查的110戶中,共有農村非農就業勞動力201人,比2020年二季度增長16.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9.8%。其中,本地非農就業123人,同比增長24.2%,較2019年同期增長19.4%;外出就業78人,同比增長6.8%,較2019年同期下降2.5%。可見,農民工就業已基本恢復疫情前正常水平,呈現穩中向好、逐步回流態勢。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推進,湛江市持續開展“千企幫千村、脫貧奔小康”精準幫扶,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基地建成,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鎮村助農服務中心覆蓋大部分縣區,為農民在本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調查顯示,2021年二季度湛江農村勞動力本地(本鄉鎮范圍內)非農就業比重為61.2%,比2020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
■主要集中在六大行業
2021年二季度,監測樣本內從事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六大行業的農民工占比達91.1%,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提高6.3個百分點。就業人數占比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制造業占21.9%,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建筑業占21.9%,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占11.9%,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
從中可以看出,對比前兩年,制造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就業比重增長較快,而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減少較明顯。
■農民工收入穩步提高
二季度湛江市區農村就業情況跟蹤監測結果顯示: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2944.3元,與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0.7%和27.6%;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為5056.3元,與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6.8%和32.7%。從收入分組看,外出就業農民工中月收入3000元以上人群占主體,5000元以上收入群體有所增加。其中,月收入3000-5000元的收入群體占33.3%,與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6個百分點、13.0個百分點;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占比48.7%,與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18.6個百分點、26.2個百分點。
關注問題
■老齡化趨勢更明顯
從近三年樣本內監測來看,農民工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青壯年大幅下降,中年人占比大幅提高。2021年二季度,樣本內農民工青壯年(21-40歲)占48.2%,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減少4.7個百分點和4.5個百分點;中老年(41歲及以上)占49.8%,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4.5個百分點和3.6個百分點。
■文化程度較低
調查顯示,2021年二季度樣本內農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9.7%,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相對較少,僅占6.5%,而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也相對較少,僅占7.5%。
文化程度低,又不具備專業技能,成為農民工就業的瓶頸,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對其職業履歷的積累和發展基本沒有幫助,如果后續得不到相關的技能培訓,他們只能繼續被固定在低水平的崗位上,收入水平難以躍升,進而也影響他們融入城鎮生活。而在每個季度的監測中,對于農民工的參訓信息,絕大部分的農民工本人或家屬均不知道獲取培訓的渠道和相關政策。
■社會保障權益待完善
據跟蹤調查,農民工就業的行業生產經營一般具有周期性,人員流動性也較大,用人單位為農民工繳納社保費用需增加較大的投入,造成人力資源成本較快增長,因而很多用人單位都不情愿給農民工繳納社保和醫保,而農民工的收入相對較低,扣除供養家庭的支出外,僅能夠維持自身正常的生活需求。
當農民工達到一定的年齡或者體力下降,不能夠從事重體力勞動時,其社會養老問題就將凸現。調查顯示,2021年二季度湛江市區樣本內農民工中沒有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占90.0%,相比2020年、2019同期分別下降1.3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沒有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占89.1%,相比2020年、2019同期均下降1.0個百分點,雖有下降,但幅度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