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的路上,脫貧不是終點,是下一個工作階段的開始。”近日,徐聞縣龍塘鎮西洋村扶貧第一書記鄧中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己將會做好西洋人民脫貧致富引路人。
西洋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5200多人。該村是省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93戶,近400人。經過順德扶貧工作組四年多來的努力,如今,該村貧困戶已實現100%脫貧出列。辛丑牛年已經到來,西洋村將著力于監測返貧,鞏固脫貧成效,繼續抓住產業這個“金鑰匙”,以扶智、扶志為工作中心,進一步優化農村產業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西洋村成了我的第二個家”
比起“鄧書記”,鄧中開更喜歡村民稱呼他為“鄧老師”,因為他原來就是佛山順德區龍江職校德育處的一名副主任。2019年5月開始,鄧中開被派駐到西洋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
初到西洋村時,鄧中開既聽不懂當地的方言,也不習慣陌生的環境。為了摸清西洋村貧困戶家庭的真實情況,更好地推動扶貧工作開展,他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一個月下來,走遍12個自然村,走訪了92戶貧困家庭。
鄧中開時刻將貧困戶的情況掛在心頭,走在村道上,摔倒劃傷、衣服被鉤破都是常有的事。曾經有幾次,他開著汽車,結果車輪深陷泥潭,有一回花了許多力氣都掙脫不了。當地村干部方良強知道后,第一時間組織支干部和村民幫忙推車,讓鄧中開感受到村民的熱情。
“這里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個家。”鄧中開坦言。
在駐村扶貧期間,鄧中開的工作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包容,他的兒子也常常為父親參與扶貧工作而倍感驕傲。
“等孩子再長大一些,我想帶他來徐聞這里,看看美麗的海灘,嘗嘗香甜的菠蘿。”鄧中開說。
推動農產品銷售電商化
西洋村的紅土壤含硒豐富,這是當地發展農業的一大優勢。自2016年至今,順德區對口幫扶徐聞縣四年多,兩地簽訂了《現代農業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加強了產銷對接合作、產業合作市場對接機制。
2019年3月,在順德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組還引導貧困戶和村民成立了西洋村“富洋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較優的價格收購農產品,提升了群眾的收益。
在良好的合作框架上,鄧中開穩步推進投資商高效收購,發展西洋村農產品的電商之路。主要方法是采取“互聯網+公司+合作社+農戶+客戶”模式,搭建電子銷售平臺,推動線上線下同步運營,多渠道打開農產品的銷路。而鄧中開也成為了西洋村第一位推動農產品銷售電商化的第一書記。
鄧中開深刻認識到,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是幫助他們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的重要一環。2020年8月,鄧中開與扶貧工作組通過多次調研分析,決定通過碧桂園國強基金會,委托華冠培訓學校對西洋村貧困戶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同年9月,碧桂園幫扶西洋村粵菜師傅培訓班開班,共有9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有學員表示,有了一技之長,以后生活就有了奔頭。
爭取學費全免幫扶名額
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鄧中開了解到當地一些貧困戶對孩子教育重視度不夠,“這是典型的思想問題,也是重要的致貧原因”。
當地貧困戶張某生的兒子張某鵬,因學習成績落后,輟學1年多。鄧中開多次上門,一方面為張某生詳細介紹了教育相關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找到學校班主任一起去勸說,經過半年努力,張某鵬最終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貧困戶吳某和弟弟相依為命,因為父母雙亡,寄宿在叔伯家中。由于家境困難,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學費的問題一度難倒了吳某。令人高興的是,在鄧中開幫助下,姐弟倆申請到倫教街道慈善會的愛心助學,得到社會熱心企業資助完成學業。姐姐吳某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弟弟也考上了徐聞縣重點中學。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貧困戶子女上學的花銷并不大,但是很多村里貧困戶依舊選擇支持子女去打工。”鄧中開認為,要通過提升貧困戶子女的思想教育水平,進而改變父母的思想素質,才能讓西洋村的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
為此,鄧中開收集村里有意向外出求學的貧困戶子女名單,并向派出單位龍江職業技術學校申請,為他們爭取學費全免的幫扶政策名額,切實解決了學生因貧失學的困境,實現教育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