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志愿者為困難家庭送慰問品。
????2月4日春節前夕,遂溪縣眾成志愿者協會如約來到遂溪縣文化藝術學校,給該校的孤兒及留守兒童送去大米、牛奶、衣服等慰問品,志愿者們還跟孩子們載歌載舞共迎新春佳節,現場洋溢著溫暖祥和的氣氛。
????據了解,像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眾成志愿者協會開展過很多次。自2019年10月20日揭牌成立以來,該協會記錄在冊的志愿服務活動共291次,共派出2950人次,共計服務時長41619小時,累計捐款61882余元,幫扶300余人次,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眾成志愿者扶老人過馬路。
????全力以赴抗擊疫情
????去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遂溪縣眾成志愿者協會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抗擊疫情。他們不辭辛勞,始終堅守崗位,默默地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眾成志愿者協會會長蘇娟告訴記者,去年初,在遂溪縣嶺北工業園廠家車間里,可以看到許多身穿粉色馬甲的志愿者們,他們熟練地完成每一只醫用手套質量的篩檢、包裝、裝箱、封箱等工序。雖然連日趕工,時間緊,任務重,但志愿者們個個表示:“雖然身累,但心不累。”每當感覺疲憊時,志愿者們都相互鼓勵、相互打氣。
????除了積極參與相關工業園生產工作,保障相關物資生產外,眾成志愿者協會還發起了抗擊疫情捐款活動。短短的幾天時間,有107名志愿者捐贈資金共15562元。為了把善款用到“刀刃”上,協會決定為遂溪一線的抗“疫”防控人員開展送溫暖活動。
????采購到相關抗疫物資后,志愿者們分組前往沙坭、洋青、城月、源水等4個高速路口的防疫站點,向一線抗疫工作的公安、交警、路政、醫務工作人員送上捐贈物資和慰問品。
????當看到志愿者送來酒精消毒液時,一線交警和醫務人員說:“物資送得太及時了,我們剛用完酒精,真的是雪中送炭,太好了,感謝你們!”
????扶貧濟困暖民心
????每逢節假日,眾成志愿者都會走街串巷,開展扶貧濟困慰問公益活動。他們關愛孤寡老人、情暖貧困戶、心系貧困生,養老院、孤兒院總有他們的身影。自協會成立以來,志愿者持續關注孤寡老人和貧困兒童,排查、慰問、幫扶等工作環環相扣,處處暖心,組織了一系列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其中,界炮鎮西灣村特困生萬家三兄弟是該協會西灣幫扶組的幫扶對象之一。萬家三兄弟的父親已經病逝,母親是智障人士,無勞動能力,生活比較困難。該幫扶組成員每人每月自愿資助幫扶款30元,幫扶費由專人統一管理,每月定期為萬家三兄弟送去生活費,直至萬家三兄弟完成學業為止。每逢節假日,幫扶組成員都及時到遂溪文化藝術學校接送萬家三兄弟。每次看到熟悉的志愿者叔叔阿姨來看望他們,萬候貴都十分感激,幸福地說道:“十分感謝熱心的叔叔阿姨們,因為有他們,我們三兄弟才能在校園里學習,我們一定會好好讀書,以后也要像叔叔阿姨們一樣,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除了節假日慰問外,眾成志愿者協會還經常開展相關探訪慰問活動。攜手愛心商家到學校舉行“愛暖寒門子,情系貧困生”慰問活動,到河頭、城月鎮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還定期去那里搞衛生等。
????眾成志愿者協會還依靠愛心群體的力量,積極籌集愛心資金。志愿者們利用微信愛心工作群開展“每日一善”活動,所有愛心隊員均以自愿的原則,從1元起步,多多益善,以微信紅包或現金等形式開展“每日一善”活動,充分調動隊員愛心行動的積極性。自2019年10至今,已籌集用于扶貧幫困的愛心善款30000多元,為愛心志愿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眾成志愿者協會的志愿活動已達225次,共走訪貧困家庭30多戶,對留守、單親、殘疾兒童進行困難援助,積極協調民政、志愿聯合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共幫扶300多人次。
????文明創建,志愿者在行動
????“看著街道變得干凈整潔,我們也感到很自豪,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的團隊中,助力遂溪文明創建工作。”日前,一名在街邊打掃衛生的志愿者高興地說道。當天清潔街道活動,是眾成志愿者協會聯合遂城鎮基層聯合會與府前居委會開展的志愿活動。
????活動現場,有許多身穿粉色馬甲的志愿者拿上掃把、垃圾鏟,認真細致地清掃著街道,不放過任何一個堆積垃圾的角落。他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始于足下,創建從我做起”,倡導群眾愛護城鎮環境,推動文明城市創建。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5月以來,眾成志愿者協會參加文明創建志愿活動已超過30次。如:組織開展“遂溪縣市民文明手冊”派發活動;聯合遂溪交警舉行“一盔一帶”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和參加交通秩序維護志愿活動等。眾成志愿者協會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為遂溪文明創建工作奉獻了團隊的力量。
????眾成志愿者協會會長蘇娟表示,協會將盡力完善健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各盡其職,充分發揮團隊組織的最大功效。將繼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吸收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不斷拓展志愿服務覆蓋群體和空間范圍,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個人,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