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省啟動珠三角6市對口幫扶粵東西北12市,建立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關系。佛山市政協辦公室牽頭佛山市外事僑務局、各民主黨派、僑聯對口幫扶吳川市黃坡鎮中山村。五年來,駐村工作隊巧用“加減乘除”法,幫助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
當地農田收割用上了機械。(資料圖片)
????添磚“加”瓦,舊貌換新顏
????盡管地處沿海,但中山村水利灌溉設施嚴重缺乏,農業種植基本靠天吃飯,種養為主的產業結構、資源相對匱乏的先天劣勢,加上村委、農戶脫貧意愿不夠強烈,讓這里成為了湛江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
????來自佛山的各幫扶單位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專門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佛山市部署扶貧工作,籌集扶貧項目資金,為中山村籌集落實各類幫扶資金共計2700多萬元。
????2016年5月,駐村工作隊來到中山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村沒有公共服務站,村委沒有辦公地點,村公共服務職能弱化。工作隊發現這個問題后,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籌集資金40萬元,建成一棟美觀的三層大樓,結束了中山村委會十多年無辦公場所、黨員無活動場地的歷史。
????同時,工作隊對中山村的19個自然村進行實地調研,結合村民的意愿和當地實際情況,對每個自然村進行設計規劃,以規劃引領村莊的良性發展。并充分利用佛山幫扶資金和省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專項資金,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村道硬底化、排污渠、路燈、籃球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減”貧去虛,凝聚共識
????扶貧要真扶貧,扶真貧。對口幫扶工作啟動后,工作隊花費3個多月時間重新對110戶貧困戶逐一進行入戶調查,徹底摸清了全村貧困戶情況。走訪中,發現2戶符合條件,迅速按程序將其納入貧困戶,享受幫扶政策。此后,工作隊逐月逐項按時錄入貧困戶種植、養殖和務工情況,及時更新貧困戶家庭信息,做到動態管理,達到標準及時退出。
????“減”不僅是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貧困戶數量減少,還體現在降低群眾生產生活成本上。
????村民龐忠因殘致貧,工作隊與其交流時了解到,龐忠的殘疾報銷因對政策不了解一直沒解決,工作隊細心指引,助其解決報銷問題。“貧困戶一旦發生意外,如果對這些利好政策不懂,就很成問題。需要有人指點和指引。每次入戶,我都做這些知識的普及。”時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歐陽琪說。2018年,幫扶單位給貧困戶全部購買了人身意外險,不僅可以報銷住院費,還可以通過醫保和鎮級民政局分流費用負擔。
????工作隊既是扶貧的先鋒隊,也是黨建的排頭兵,善為黨建減“虛”做實。
????工作隊為中山村帶去了佛山干部主動作為、務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和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工作隊的加入慢慢地攪動著中山村黨支部這潭往日的“死水”,產生出驚人的“鯰魚效應”。
????“乘”勝出擊,共建共贏
????產業發展,是貧困戶脫貧的“發動機”。只有產業才能產生造血功能,使扶貧工作發生乘數效應。中山村產業基礎薄弱,種養結構單一,多年來一直沒能形成產業規模。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對全村產業現狀進行了摸底調研,確立了“立足現有、種養并重、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
????在工作隊的幫扶下,中山村成立了由全體貧困戶參與,種養銷售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并開展了“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精準脫貧項目,促進了優質產業的發展壯大。目前,中山村“以水稻種植為主、紅薯種植為輔”的種植產業,和“以牛、豬養殖為主、家禽養殖為輔”的養殖產業均已初具規模。
????村邊,100畝綠油油的稻田煥發著勃勃生機,這里原是一片棄耕15年的荒地,經工作隊巧手打造,搖身一變成為中山村“百畝味稻”生態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同時,建立中山村農產品產銷對接綜合基地,與種植基地形成良好配套。已形成了“中山絲苗米”“中山紅薯”等扶貧產品,部分產品已進入廣東扶貧館和有關網絡銷售平臺。僅2020年,佛山市政協充分發動委員企業、機關工會、機關飯堂和幫扶單位等參與消費扶貧,購買了10多萬斤中山絲苗米。
????破“除”頑疾,扶志也扶智
????在全力做好貧困人口就業的同時,工作隊從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入手,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激發貧困群眾的內在動力。
????駐村工作隊探索了“務工+務農”“短效+長效”“普惠+差異”相結合的發展路子,開展“一戶一策”精準脫貧項目,使扶貧工作更加精準,更加有力。在村挖掘32個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不出家門上班,穩獲長效務工收入。支持扶貧戶就業,每年為穩定就業的貧困戶每人發放獎補1000元。保護貧困戶生產的積極性,籌集捐款,為農田受災的貧困戶每畝補貼400元。
????村民李華玲家庭曾因重病致貧。在工作隊的幫扶與激勵下,她自學烘焙技術,開了實體店后又創新私人定制的手工食品制作,生意非常紅火。工作隊幫助身殘志堅的陳康福申請小額貸款,開了家電維修店,獲得穩定生活來源。這些在很大程度上給其他貧困戶樹立了標桿,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
????駐村工作隊認為,在鼓勵一些貧困戶自主創業的同時,要做好精準定位的識別,從年齡層次、知識(技術)掌握水平到性格特點等,都要區分細分,做到一旦引領上路就能開拓一片新天地。
????15歲的少年原本應該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但陳洪(化名)因家貧不得不放棄學業,無奈之下當了一名建筑工。教育是最好的、最長效的扶貧。為此,工作隊發起公益籌款,為他成立了教育基金,并幫其申請教育部門的生活補助,讓其重返校園。
????此外,工作隊創新扶貧就業模式,與佛山的大型制造企業、專業院校溝通協調,搭建了“扶貧、企業、院校”三方合作平臺,創新“聯合辦學”模式,院校承認企業在崗教育課時和學分,貧困戶子女只需考核通過即可獲得相應學歷,構建起“扶智提升”機制。目前,“扶智提升”機制已在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汽車廠試點成功,湛江20多名貧困戶子女被該企業錄用,并與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汽車學院、南海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簽訂培訓協議,成為“扶智提升”機制的首批受益者。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扶志”這根“杠桿”從根源上找準了貧困戶真實創業需求的“支點”,正源源不斷地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釋放,事半功倍地撬動貧困戶的收入增長。經過佛山市的幫扶,2020年,中山村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全村農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中山村正向著鄉村振興步伐加速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