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一粒大米,連接著從育種專家到新型農民。良種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關鍵。
市兩會期間,良種培育受到了關注。日前,記者獲悉,由霞山區代表團張子英等10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良種培育與推廣,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議案》(第001號),確定為市十四屆人大八次會議的議案,轉市人民政府辦理,并將辦理情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下一次會議報告。

收割。
現狀 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九成
湛江是廣東省種業大市,雷州半島是南繁育種基地、北運菜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對蝦種苗基地和畜牧種業基地。位于我市的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建設國家級的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了139個科1437個種的種質資源3000余份,是開展南亞熱帶作物育種的基礎資源寶庫。
當前,我市水稻育種以廣東粵良、天弘、源泰等3家骨干企業為主,其中粵良是全省較大的育種基地。3家水稻育種企業開展雜交水稻制種,年育種面積約2萬畝,年收獲種子約350萬公斤,年銷售種子約341萬公斤。種子供應我省及湖北、湖南、江西和廣西等省區,保障我市及周邊省市水稻用種需要。
2020年我市農作物品種種植面積976.211萬畝,良種覆蓋率96.79%。特色熱帶水果聞名全國:徐聞菠蘿,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菠蘿70萬噸,產值達44.66億元;徐聞香蕉,種植面積12萬畝,年產香蕉72萬噸,其中特色蕉有6萬畝,占比50%,遠高于全國特色蕉占比(僅為20%),徐聞香蕉可作為全國香蕉良種調結構的樣本;廉江紅橙,種植面積7萬多畝,年產值達到15億元;遂溪火龍果,是名副其實的“致富果”,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鮮果40萬噸,從業人員10萬左右,火龍果產業產值達30億元以上。畜牧種業得天獨厚,雷瓊黃牛作為國家保種場,現存欄雷瓊黃牛235頭,其中母牛220頭,種公牛數量保持15頭。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樂民生豬養殖基地作為“廣東省廣東小耳花豬保種場”,也是省內唯一一個小耳花豬保種場。廣東海洋大學正在實施雷州山羊保種場建設。國家級廣東湛江南美白對蝦良種場,2014年10月通過國家級良種場資質審核認定,由海島育種基地、徐聞親蝦擴繁中心、遂溪樂民種苗擴繁中心構成。
短板 總體質量不高科研創新不足
盡管我市農業種子種類很多,但農業種業總體質量仍不高,特色農業種子科研創新能力依然不足,一些種子對外依存度高。
在前期的調研中,代表們發現,我市菠蘿、火龍果、紅橙和香蕉等特色農業種苗大多都是農民自育自種,不太注重科研,導致果實出現變小、產量低、品種退化、抗病能力低、種苗變異大等現象,缺乏規模化、標準化的蔬菜育苗工廠。
種子品種較多,但突破性品種尚未選育出,綜合性狀較好品種少。育種公司盡管注重優質化育種,但缺乏拳頭產品。相關部門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扶持不夠有力,其他市場潛力大、商業價值高的優稀特色品種尚未形成產業,缺乏品牌化經營……這些問題都嚴重掣肘了湛江良種的培育和推廣,影響了湛江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科研不足、良種不多、扶持不力、規模不大、品牌不響,這就是問題!”張子英一針見血指出湛江良種培育的短板,“如優質雜交稻制種難、質量不穩定,后代廣適性弱、抗性抗倒力弱等行業共性問題,改善解決未取得明顯突破,企業依靠老品種‘度日’,科研創新能力不足,投入大產出少,效率較低。”因此,加強我市良種培育推廣,維護種業安全,提升我市種業水平,對于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雷州“東西洋”稻田。 (資料圖片)
建議 建設良種繁育示范基地
培育良種,一頭保障消費者的“米袋子”,一頭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如何破難題推進我市良種研發培育,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呢?
張子英認為,湛江農業科研機構和院校較多,農業科研技術力量較強,加強校企之間、企業之間“大聯合”“大協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難關,集成創新一批實用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
“要加強科研與資金扶持,推動我市繁育新品種、新技術,保障我市種業創新工作。”張子英等代表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良種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我市良種綜合生產能力與供應保障能力。同時,做好湛江現代種業發展的近期、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政府扶持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良性運行機制,努力打造種業強市。
張子英表示,建議加強指導企業開展農作物良種繁育、推廣和種植,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推動品種更新換代。加強發掘和推廣本地特色的新品種,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地方特色的項目,繼續發掘麒麟雞、塘[土][叕]豬等地方良種,培育選育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加強業務培訓和市場監管,維護好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種業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