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潔的村道、小洋樓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近日,筆者走進革命老區徐聞縣下洋鎮上園村,看到了村子的巨大變化:干凈寬闊的硬底化水泥路穿村而過,郁郁蔥蔥的綠化樹整齊排列,錯落有致的房屋鑲嵌在綠意之中,勾畫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革命精神 代代傳處處開
在上園村村路口每一塊石頭鐫刻著不同的字,“省吾路”、“象賢路”、“和一路”……村委會主任說這是特意找讀書人起的路名,希望子孫后代能夠傳承先輩的紅色精神,艱苦奮斗、誠信待人、鄰里和睦。村道兩旁和農屋四周種滿了花草樹木,特別是民房的外圍一整面墻上,圖文并茂宣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美德、名人故事等,文化藝術氣息非常濃厚。
上園村不大,有近70戶383人,已經全部脫貧。據了解,上園村是當年解放戰爭根據地,為革命作出了杰出貢獻。上園村子孫后代秉承祖輩的精神,自2015年以來,他們沒有“等靠要”,而是自籌資金,通過集資和自愿捐款,共籌集資金80多萬元,加上汕頭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駐村扶貧工作組林傳旭書記的幫助,爭取到幫扶資金30萬,共籌到資金110多萬,用于修建環村路硬底化、文化休閑廣場、初期綠化改造等。如今,村里小巷變寬了,裝上了明亮的路燈和修建了公共廁所,新建的硬底化環村路也埋上排污管,保證了村莊的干凈整潔,還有配備休閑健身器材的休閑文化廣場,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

綠樹成蔭的村道。
團結一心 共建美好家園
上園村土地少,主要經濟作物是香蕉、菠蘿,村里的青壯年大多都外出打工,但在創建生態文明村和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大家團結一心,本著要脫貧先通路的信念首先修建硬底化環村路。在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為了節約成本,在縣城攬做工程的張宗華開回自家的挖掘機參與修建道路,村民自發義務出工,平整路基、架模、鏟混泥土等,2016年6月底至9月中旬,在短短的近3個月時間內,大家就把寬4米,長近1300米的硬底化環村路修建好了,大大方便村民的出行。
為了美化環境,2019年開始,村民積極配合政府開展三清三拆工作,主動配合拆除自家的危舊房屋、廢舊的牛欄豬舍等,大家紛紛主動拿起掃把、鋤頭清理門前屋后雜草雜物,平整土地,積極讓出空地搞綠化,并在村口空地上修建了花圃,裝上自動噴水管給花草澆水,現在村中隨處可見的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廣州海洋研究所駐村扶貧工作組給村里買了60個垃圾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臨近村莊很多干部群眾慕名前來參觀取經。上園村在 2017年被湛江市評為“生態文明村”,目前正在申報省級生態文明村。
科學規劃 造福子孫后代
上園村在創建美麗家鄉和脫貧攻堅的同時,還融入鄉村生態旅游的規劃理念,上園村委和村民商量后,把村口對面的30多畝田地規劃出來建成生態園。2018年以來,大家只要打聽到哪里有名貴樹苗,就籌集購買樹苗的錢,然后組織村民動手挖回村里,目前上園村在規劃的生態園里,前前后后共種了60多棵名貴樹木,有毛臉樹、 紫樹、樟樹、胭脂樹、金絲楠木等,除了種植名貴樹木,上園村還在生態園種上了紅橙樹和秋楓樹。下一步,上園村正籌集資金建設宣傳長廊,展出祖輩的光榮革命事跡,把革命精神發揚光大,并興建農家莊園等。
上園村人深知要創建美好家園,離不開教育,他們特別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工作,2019年起,上園村成立獎學獎教小組,設立獎勵基金,對每年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表彰,通過獎勵的形式,引導村民重視教育、崇尚文化,鼓勵學生刻苦讀書、建設家鄉報效祖國,進而形成村風,一代一代傳下去。
勤勞樸實的上園人,在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和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用滴滴汗水建設美麗的家園,用堅定信心向小康之路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