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按一按,新鮮蔬菜送上門,湛江市民買菜的方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過去,市民都是去農貿市場或超市挑挑揀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動動手指在App上下單,由配送員將菜品送到家門口。隨著京東、美團、餓了么等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逐鹿賣菜業務,“手機菜籃子”儼然成了商家角力的新風口,直接挑戰著傳統菜場的“江湖地位”。很多街坊表示,“一機在手,生活無憂”,“手機菜籃子”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網絡圖片
動動手指,肉菜送上門!
如今網上買菜很方便
下班前,家住吳川梅菉街道沿江路的郭詩敏通過“京東到家”APP下單,買了一斤本地豬肋排和兩款蔬菜。到家沒多久,配送員就把她買的菜送上了門。手機下單,等菜上門,正成為越來越多忙碌的雙職工家庭的生活習慣。
郭詩敏說,她是今年2月份才開始嘗試網上買菜,自此以后就愛上了“手機菜籃子”。“當時疫情防控期間,市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少出門、不出門,催生了‘網上買菜’這個新的買菜方式,窩在家里動動手指,然后等配送員把蔬菜、肉類送上門來。”她說。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市民也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始,把“手機菜籃子”發展成自己新的買菜方式。
如果買到不滿意的貨品怎么辦?郭詩敏回憶道:“有一次,我買了些兩斤生蠔,收貨時感覺不太新鮮。我馬上跟客服人員聯系,他們還蠻熱情的,問我是換貨還是退貨。得知我不想要了,馬上同意我退貨了。”有了這次滿意的售后服務體驗,郭詩敏更加喜歡這種新型的買菜模式了。
與年輕的郭詩敏不同,家住赤坎區的麥阿姨盡管已經68歲了,但卻早已是“網購達人”。她說,她身體不太好,出門不方便,去年從女兒那里得知手機里還能買菜,看看價格也不貴,她馬上讓女兒指導,試了幾次就掌握了這項技能。“這些菜都比較新鮮,網上選好送到家里,正好煮晚飯。”
近日氣溫下降,出門買菜成為負擔,“手機菜籃子”更加受到市民的青睞。郭詩敏說,用“手機菜籃子”APP下單送菜上門的價格,跟到店挑選差不太多。而且商家都很謹慎,不新鮮的菜不敢配送上門,怕被直接退貨。
?
市民網上買菜有多個途徑
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
“網上買菜有哪些途徑?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據吳川的郭詩敏女士及赤坎區麥阿姨等多位消費者介紹,在網上買菜,一般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一是登錄美團外賣手機APP,點擊“蔬菜水果”一欄,就會彈出幾家可以網購蔬菜肉類的店家;二是通過手機微信搜索與買菜相關的小程序,可以找到幾家提供網上買菜服務的商家;三是登錄餓了么手機APP,點擊“買菜”一欄,也會彈出可以提供網上買菜的店家。此外還可以通過“社區團購”,在團購點下單買菜。
吳川一中退休教師梁杰認為,“手機菜籃子”的出現,無疑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實惠和紅利。他認為,“手機菜籃子”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革新,是從民生服務入手做大城市生活服務的蛋糕,方便更多居民生活和消費。另一方面,“手機菜籃子”的出現,也倒逼實體零售店采取更多優惠政策、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等方式來吸引附近居民上門消費。
據《中國居民信息消費調查報告(2020)》稱,今年以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融合消費新場景涌現,更多居民養成信息消費習慣,這也促進融合消費與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實現良性互動。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增加了信息消費。有超過八成消費者在疫后會延續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模式;有超過七成消費者期待嘗試更多消費模式。疫情期間,企業、消費者供需對接產生了更多的融合消費場景,其中,在線醫療、線上教育、視頻會議是三種使用頻率最高的新型信息消費場景,此外,還有“吃貨”助農、云運動、就業共享、云旅游、云K歌、直播賣車等,給人們增添便利和豐富體驗。
?
護好“手機菜籃子”
維護消費者權益
線上菜場日漸紅火,如何護好“手機菜籃子”,維護消費者權益,成為市民的關切點。對此,吳川市市場監管局有關人士認為,不同于線下購物消費者可以反復挑選、貨比三家,線上買菜時一旦收到外觀上有一點瑕疵的生鮮產品,就可能被消費者直接放棄,如何保障各類生鮮的時效性和新鮮度,比如不同季節的蔬菜、水果質量相差不少,這就給互聯網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機菜籃子’主要是針對年輕群體,在如何提高配送速度、引導線下流量、滿足消費需求、優化供應鏈等層面仍有很多問題值得商榷。”該局有關人士認為,由于“手機菜籃子”本質上仍是商業行為,這就需要監管部門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懲處。監管部門將積極創新監管方式,切實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手機菜籃子”市場良好的營商環境。
他建議,為確保“手機菜籃子”市場健康發展,下一步,做好手機菜籃子市場運行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包括通過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同時,傳統“菜籃子工程”享受的政策支持和優惠措施,有的也可以與“手機菜籃子”市場共享。比如生鮮商品大多數需要包裝化、規格化,這樣雖然有利于減少消費端損耗,可也大大提高了配送成本。
“手機菜籃子”發展迅猛,不少人不禁問:傳統菜場會被取代嗎?該人士認為,線上對線下菜場的沖擊會更明顯,但不論是從當前的消費需求,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菜場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都不可能被替代。線上菜場,受制于倉儲、物流以及數據庫管理等多項成本,意味著定價必然高于傳統菜場,因此菜場仍然是價格較低的采購渠道。而且線上買菜,每一款蔬菜往往只有一個價格、一個選擇,沒法比較新鮮程度;而在菜場,大量菜攤隨你任意比較。此外,傳統菜場除了買菜,還承擔著社交功能,對很多人來說,逛菜場是一種樂趣。該人士表示,傳統菜場面對新時代應有相應的改變,消費者對買菜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買得到,更要買得舒適”,菜場不一定外觀“高大上”,但一定要環境衛生;不一定是價格最低,但一定要有品質保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