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到吳川市覃巴鎮對面坡村看到,該村1200多畝砂糖桔又紅滿了山坡,山上勞動的桔農近幾天紛紛收到來自各地客戶和電商的訂單,這為元旦后上市的桔子打開貨暢其流的新局面。果農們笑說,綠色發展,品牌經營,“觸網觸電”,今季砂糖桔有望再現豐收愿景。

碩果壓枝頭,果農開心地笑了。
砂糖桔產業,在沉浮中奮進
說起砂糖桔,吳川人多引以為豪。
20年前,吳川人引種出砂糖桔,獨特的土壤、氣候,生產出的桔子汁多肉厚,清甜清香,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如今20年過去了,種植面積從零星的幾畝,迅速發展到3000多畝。
吳川的砂糖桔多種植在東北部的覃巴鎮山坡上,尤其是集中在對面坡村的麻繩坡、新灶門嶺一帶,形成了滿山遍嶺綠墨墨一片的1200多畝種植基地,已走上產業化規模發展。
20年的發展進程中,砂糖桔產業起落沉浮,種植的無序導致品質下降,良莠不全,價格不穩定,一度讓果農陷入困境和迷茫當中。
“曾經的砂糖桔,還沒收果就被定購完了,田頭價6元1斤,供不應求。”在桔園澆水的果農王亞貴咂巴咂巴地抽吐著水煙,眼睛盯著滿園將要成熟的累累碩果,眼神流露出殷切期望,“今季又有訂單飛來,帶動覃巴砂糖桔‘觸電觸網’,有望重現當年高價暢銷的‘黃金時代’。”
多年來,對面坡村砂糖桔產業在沉浮中奮進,經過村黨支部努力探索,全力推動桔子產業化發展,在村里先后建立兩個砂糖桔種植合作社,推廣綠色標準種植,扭轉了落后無序的種植狀態。同時改良品種,著力發展有機水果,并且注冊“金瑤山”商標,推進品牌經營,使對面坡村砂糖桔沖破行業沉迷,信心重拾,近幾年市場銷售又逐步轉旺,價格也從低迷期的幾角一斤提升到兩三元一斤,農民種植效益逐年提高。
培育品質果,荒山終將變“金山”
記者爬上新灶門嶺,滿山頭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桔子園,一撥開果樹茂密的綠葉,里面全是金燦燦的果實,壓葉彎枝,水果清香撲面而來。看著滿園又紅又大的桔子,農民高興地說,很快上市了!
新灶門嶺對面就是麻繩坡,這些桔子全種在紅壤土、砂礫土上,但都長得枝繁葉茂。該鎮農業農村辦主任劉康帝說,以前這里只能種一些樹木,多成為荒山。后來移種砂糖桔,在這些坡嶺上長得不錯。近幾年農民種植技術更為成熟,水電拉到田頭,實現水肥一體化澆灌,田間管理到位,這里的桔子畝產一般都有10000斤,價格只要有兩三塊錢一斤,農民就賺到笑了,原本的荒山也變成了綠色的“金山”。
進入種植大戶王永光200畝連片種植基地,滿樹都是紅黃閃亮的果實。據王永光介紹,這片果林種植四年了,第三年開始掛果,今年預計畝產有12000斤,大部分已被電商及客戶以約每斤3元的價格定購了。
王永光是當地發展砂糖桔種植帶頭人,也是村黨支部書記和種植合作社社長,多年來他帶領村民全力推進桔子產業發展,沖破重重困難,推動當地砂糖桔種植從無序到有序,走上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經多年探索發展,覃巴砂糖桔果質大為提高,走向全國市場,從“路邊貨”逐步走上“大雅之堂”,種植效益逐年提高。
望著滿園桔子,王永光信心滿滿地說,經過多年的改良,覃巴砂糖桔重獲市場認可,產量和質量都上去了。今年金瑤山品牌包裝箱也出來了,將開始精品包裝上市,推進訂單農業,推動網上銷售,讓覃巴砂糖桔香飄四方,走進高端市場,提高種植效益,讓覃巴砂糖桔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健康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