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徐聞,相距600多公里,是黃約文努力打拼的兩個地方,如今他常常往返于兩地。不同的是,在深圳打拼,黃約文的初衷是為了實現“獨樂樂”;而回到徐聞創業,則不止于此,而更是為了實現與鄉親們“眾樂樂”。
????目前,黃約文在徐聞成立了徐聞海通漁業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具有當地鄉村特色的農漁產品種養、加工、包裝、線上線下銷售供應鏈體系,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打通一條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黃約文。
????創新模式
????疫情之下拓展線上業務
????11月25日上午,徐聞縣西連鎮龍腋村漁港陽光明媚,海風颯颯。在碼頭旁的一個加工棚內,幾位當地漁民正在加工金鯧魚,他們是黃約文公司的員工們。經過打撈、殺魚、沖洗、晾曬環節,金鯧魚經過陽光下的晾曬,再通過物流運輸流向全國各地。
????“我想為家鄉、為村民做點什么,就回來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漁業生產和銷售受阻。10月,黃約文和合伙人柯品榮一同在家鄉徐聞縣西連鎮龍腋村成立了徐聞海通漁業有限公司,并開展特色魚的深加工工作。
????“創辦這個公司旨在著力打造本村特色農漁產品養殖、加工、包裝,線上線下銷售供應鏈體系,掌握定價權,充分發揮源頭優勢。”黃約文介紹說,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合作社”即徐聞縣西連鎮龍腋村新隆養殖專業合作社。
????龍腋村有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黃約文創立該公司也能讓本村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參與勞動就業,提高他們的收入,實現公司盈利和村民員工增收雙贏。黃約文說:“我們想帶動貧困戶勞動就業,一起享受金鯧魚的經濟效益。”
????受疫情影響,大量交易轉移到了線上,黃約文創辦的公司也不例外。他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業務,在拼多多開設網店“后海灣海味館”,在微信小程序開設網店“后海灣漁業”。他開設的網店主要經營特色的海產品,如淡曬金鯧魚干、淡曬馬友魚干等。
????“正常情況下,目前一天能生產3000條魚干,一年大概生產80萬條。”黃約文說。經過產業模式調整,轉戰線上業務,目前公司運營一片向好。“公司堅持線下和線上兩條腿走路,線下積極和海鮮市場檔口、超市、商場和小區推廣,線上多平臺合作推廣。”

利用陽光晾曬魚干。
????曲折發展
????青年積極探索創業之路
????其實,在成立徐聞海通漁業公司前,黃約文他們早在2015年便已經注冊了“后海灣”商標,養殖和銷售家鄉徐聞的特色魚。這與一場強臺風密切相關。
????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過境,臺風將海上漁排都打沉了,黃約文的公司及村民都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當時村干部找我們談話,讓我們堅持下來,因為這是我們村里的特色。”公司合伙人柯品榮說,當時他們團結一氣,努力籌集資金,并在銀行貸款,去廣州找漁排、買漁網,幫助村民重新建造漁排。在這困難時刻,黃約文又注資了幾百萬元來幫助村民重建漁排,努力恢復生產。
????黃約文今年的創業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金鯧魚近年來價格一直起起伏伏,行情好的時候盈利,行情稍微差點就很容易虧損,風險很大。”黃約文說,他選擇將其做成魚干制品,就是想將金鯧魚深度加工,以提高其產品附加值。
????一開始,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徐聞同質化的海產品很多,又沒有特別的銷售渠道,為什么還做這個?但在黃約文看來,市場上的魚干品質參差不齊,很多都是小作坊作業。他決定要做出差異化。于是,其公司從成立之初便定位于做好中高端市場,靠品質積累口碑。
????剛開始,鹽度和干度都不好調配,要么是太咸了,要么是干度不夠,經過無數次反復配比嘗試后,他們終于制作出與市面上口味不同的金鯧魚干。魚在碼頭經過純手工處理,并用徐聞當地的粗鹽泡制,再經六、七個小時的太陽直曬成魚干。通過這種方式處理后,魚油不會被抽掉,所以這些金鯧魚干比傳統魚干更富有營養和口感。
????鄉村振興
????持續發展帶動脫貧致富
????徐聞海通漁業公司現有15名員工,其中包含5名貧困戶,他們一天工作8~10小時,時薪17元,一天能有150~200元的收入,穩定的工作使得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保障。
????對于公司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黃約文不是很清楚,他現在只想一步步去做好眼下的事情。“我目前想的是,慢慢豐富海通公司的海產品種類,讓公司的各類海產品的品質和銷量更上一層樓,帶動本村村民脫貧致富,讓‘后海灣’牌的海產品廣為人知,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能品嘗到健康美味的‘后海灣’牌海洋珍品。”黃約文說。
????徐聞縣西連鎮三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具備發展海洋經濟特色水產養殖業的充足條件,以珍珠為主的海水養殖業為特色。據西連鎮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該鎮2019年全年網箱養魚4900畝,產值6500多萬元;漁業捕撈年收入達2850多萬元。
????在西連鎮,像黃約文這樣,先發展起來的當地村民,帶動其他村民就業致富的模式已經蔚然成風。他們利用這里的特色資源,發展漁業,帶動其他村民就業,發展鄉村經濟。
????例如,西連鎮水尾村陳水晶,他采取“公司+養戶+基地”的模式引領村民進行海水養殖,同時也帶動了該村村民及其他村莊村民從事養殖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