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沈塘鎮平余村村民在新建的公園里聊天。記者 聶安 攝
人多地少,人均收入較低,集體經濟收入不理想,來到雷州市平余村開展扶貧工作的駐村扶貧隊長陳錫均看到了癥結所在,他認為脫貧攻堅必須“內外兼修”,不僅要提高貧困戶人均收入及他們的工作技能,更要提升整體村容村貌,激活大家熱愛家鄉的情感。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湛江市雷州沈塘鎮南部的平余村。該村總戶數813戶,人口共4480人。土地面積約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2900畝,以傳統農業為支柱經濟,主要種植水稻、花生、蒲草。
內:開展專業合作社,提升貧困戶勞動力
為實現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構建“一村一品”扶貧項目,促進形成平余村的長效脫貧機制運行。2018年,扶貧組投入各級扶貧資金約50萬元,開展扶貧產業種植項目——雷州市平余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該社自2018年正式運作以來,種植基地的種植面積由2018年初的13畝,增至2020年10月底的60畝。合作社輪種番薯、玉米、水稻、黑糯米、小南瓜等,兩年多累計銷售收入達40萬元,合作社經營狀況日趨向好。2020年上半年,平余合作社經社會第三方審計機構對2019年度運營情況的審計,實現對勞動力貧困戶分紅共5萬多元,每戶分紅近千元。
為提升貧困戶勞動能力素質,強化科技扶貧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求,扶貧組每年安排相關課程,對貧困戶進行技能和農業知識的培訓,曾邀請職業培訓學校對貧困戶進行育嬰師培訓等技能培訓;邀請鎮農業技術服務站的高級技術員,對貧困戶進行“南方水稻病防控和農藥安全使用技術”相關知識的培訓;邀請雷州市農業局高級技術員,對貧困戶進行“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相關知識的培訓。貧困戶從這些點滴知識的積累,逐步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和改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家庭收入。
外:鄉村風貌改善,幸福感顯著提升
平余村人多地少,由于房屋規劃的原因,可以用于公共建設的土地較少,唯有“見縫插針”。駐村工作隊結合平余村實際情況,共投入佛山(順德)扶貧專項資金約400萬元,推進建設了村飲用自來水工程、村籃球場、文化公園、村西公園(后錄公園)、衛生站、老人活動場所、平余小學等基礎設施及周邊環境提升、村東機耕路工程、周邊道路硬底化等公共文化及基礎設施工程。
記者走在村子文化公園里,看到墻壁上刻著精美的書法,公園里擺放著石凳和桌子供村民們歇息,四處綠蔭環繞。這些投入,使得平余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村子通上了水泥路,戶戶喝上自來水,人居環境衛生和文化活動空間大為改善,農民群眾幸福感提升顯著。莫大叔說:“村子環境越來越好了,大家深深感到自豪,回家的鄉賢也越來越多,十分感謝順德扶貧工作組。”
此外,平余村2016年至2020年累計進行危房改造14間,共投入資金76.78萬元,其中省、市、縣各級投入專項資金55.4萬元,佛山(順德)投入專項資金21.38萬元。有效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保障。
陳錫均表示,接下來要保證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的穩定退出前提下,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因病、因殘、因災等意外變故返貧致貧的家庭,及時落實健康扶貧和殘疾人、災害、臨時救助等政策,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