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耀光醫生一家。
《湛江晚報》2020年10月23日第4版刊登了《省婦聯、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聯合評出2020年廣東十大“最美家庭”,湛江黃耀光家庭榜上有名》,引起讀者廣泛關注。
11月3日,記者對黃耀光家庭進行了專訪,了解“最美家庭”背后的感人故事。
堅毅:丈夫主動報名支援湖北妻子孕期9個月支持
“雖然我和愛人的故鄉都不是湛江,但在這里工作和結緣。奮斗和生活在這座美麗城市,早已把湛江當成了自己的家。”
黃耀光1982年出生于茂名高州的一戶農村家庭,后來到汕頭大學醫學院學習,2004年來湛江工作,現在是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副主任。他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病患服務;醫術精湛,熱愛醫療事業。黃耀光的愛人羅秋玉是廣西貴港人,是湛江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
黃耀光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呼吸內科臨床工作。2020年2月2日,湛江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組建。在收到單位發出支援武漢醫療隊倡議書后,黃耀光第一時間向妻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到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同為醫護人員,當時孕期已9個月的羅秋玉,盡管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但她含著淚選擇了支持丈夫。她說:“家里的事情我能處理,你去做你的工作就行了。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出征前,妻子在朋友圈默默寫下這樣一段話:“今日擁別,不知何時再相擁……我懂你的沉默寡言。你若安好,我便安心。”
黃耀光毅然趕赴前線,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一位醫者仁心的詮釋。2003年“非典”爆發時,他當時還在汕頭的一家醫院實習,也積極參與了醫療救治。今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黃耀光很是揪心,“從我選擇醫生這個職業開始,就做好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準備。能參與支援前線醫療隊,是責任,也是我個人的心愿!”

黃耀光(右二)在工作中。
珍惜:奶奶去世沒能送她 小女兒出生沒能陪伴
2月9日晚上,黃耀光隨醫療隊飛抵武漢。作為自告奮勇報名的第一批進艙工作者,2月13日早上9點,黃耀光成為湛江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第一個進入客廳方艙醫院工作的醫生。
他工作的地點是武漢東西湖區客廳方艙醫院,作為武漢首批、也是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最高峰時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接近1500人。分批進艙上班后,每個班本來是6小時,但因為穿好全套防護裝備需要20分鐘左右,下班出艙時只有兩個通道,每個人脫防護裝備要十幾、二十分鐘,一個班全部出艙要1個多小時,所以一個班下來要接近八個小時。而且在艙內工作期間是不能上廁所的,很多醫護人員都在防護服里穿上紙尿褲。黃耀光負責A艙C區的病人,有150多人,因為精神緊張,再加上N95口罩上的鋼條擠壓太緊了,他鼻炎發作,鼻子不通氣,被迫用口呼吸,那種窒息的感覺非常難受。黃耀光一邊工作一邊調整適應,一有空便想起妻子、大女兒和當時還未出生的寶寶。后來,黃耀光被調到醫務部工作,任醫療總值,負責方艙醫院醫療突發情況處理和上報、重病人轉院的審核及聯系定點醫院收治,并入選東西湖方艙醫院醫療專家組成員,主要協助A艙醫療組長審核病人核酸、CT結果,評估病情、制定診療方案和提出患者出院、轉院的意見。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黃耀光武漢前線戰疫的那段時間里,也發生了遺憾的事情。2月17日凌晨,96歲高齡的奶奶在廣東突然去世了,父母擔心影響他工作,沒有打電話告訴他,還是妹妹偷偷在微信跟他說。那天黃耀光躲在酒店房間里默默流淚,但第二天照樣出現在方艙醫院。2月21日在湛江的妻子因為胎兒胎心率減慢住院,3月3日小女兒出生,他都沒能陪伴身邊。電話和視頻上傳來的都是妻子輕松的話語和表情,但黃耀光知道那是愛人的體貼。
經過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艙內的病人一天天減少了。3月8日武漢東西湖區客廳方艙醫院正式關艙。該醫院做到了病人零死亡、出院病人零召回、安全生產零事故、零投訴和醫務人員零感染這“五個零”的好成績。廣東醫療隊(第一批方艙)和所在的東西湖方艙醫院一起獲得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黃耀光也被東西湖方艙醫院評為“先進標兵”。
珍惜:三代同堂樂融融
羅秋玉作為黃耀光的妻子,2007年參加工作后,一直從事臨床一線值班,護理操作能力強。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她在科室里擔任護理組長及實習生總帶教工作,期間曾獲醫院年度考核優秀及年度優秀護士。在愛人去武漢時,羅秋玉挺著大肚子操持家里的一切,照顧好老人,并輔導當時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大女兒功課,在“后方”堅定地與丈夫并肩作戰。
黃耀光夫妻倆牽手相伴十幾個春夏秋冬,不僅在生活中相互照顧、風雨同舟,在事業上也用他們的真誠與無私換來了美滿與幸福。他們全家都很喜歡看書,堪稱是一個“書香之家”。在家里專門有間書房,里面有一個大書柜,裝滿了各種書籍。夫妻倆和黃耀光的父母一起住,一家三代關系融洽。黃耀光說,妻子孝敬老人,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熏陶,夫妻倆遇到什么都有商有量,善于溝通交流。有空的時候,夫妻倆也會帶著老人、孩子一起外出游玩,溫馨和睦,其樂融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