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干渠整治后,水清河寬。 記者 賴寒霜 攝
10月28日,全長3.5公里的吳川市樟鋪鎮上垌排渠清理整治完工,原先覆蓋于河面上的野草、水葫蘆、野生水蓊菜等影響河流通暢的漂浮物、障礙物為之一清,水變清了,河變寬了,水流變順了,沿線村民紛紛拍手叫好。大小河長管河渠
樟鋪鎮位于吳川市鑒江流域上游,境內河網縱橫,水域廣布,區域內共有大小河流10條,分別是流經該鎮的鑒江和上垌排渠、五和干渠、榕樹江、牛皮江、新西干渠、舊西干渠、東干渠、塘口干渠、竹山排渠和3個小型水庫,河流總長度約33.25公里,其中鑒江樟鋪段約13公里,其它中小河流約20公里,3個小水庫總面積約500畝。該鎮10個行政村全都有河流流經,這些河流屬鑒江支流,水流汨汨,大部分河流從樟鋪流經振文、黃坡等鎮,然后注入鑒江,被稱為鑒江平原的生命之河。
近些年來,水浮蓮在各條河道水面上迅速生長,占領了整條河面,該鎮境內的河流溪渠大面積出現淤塞,河道變窄,水流不暢,河水變濁變黑,條條河渠灌溉防洪功能減弱,成為群眾關心的熱點,也成為政府河流治理的一大難題。
自2017年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后,樟鋪鎮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推動河長制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政府主導、因河施策、河長負責”思路,在市河長辦指導下,嚴格抓落實,10條河渠分成19段,20名鎮、村兩級河長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向社會公布,實現了河長制全覆蓋和管理常態化,定期巡查,掌握實情,為打造“河暢、水清、岸綠、堤固、景美”的生態河湖環境,推動全鎮河湖面貌明顯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千江有水千江月
近幾年,鎮委鎮政府持續全面推行“河長制”,大力開展“五清”和“清四亂”專項行動,拆除沿河違建,綠化河岸,同時加快推進截污納管、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置、規模化養殖場綜合整治等工作,使一條條河溪灌渠生態環境逐步好轉。
今年以來,又加大了對河渠的整治力度,先后投入30多萬元整治中小河流,從源頭切斷污染源。制定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采取水利工程整治、河底疏浚等多種方式推進河道整治。通過“五清”工程實施,清理淤泥垃圾和雜草,截污清流,提升水質,加寬河岸,保持河面清潔、順暢,既美化生態,又能發揮揮河渠的灌溉、排洪作用,受到群眾的歡迎。
昨天記者察看了樟鋪鎮境內的榕樹江、東干渠、新舊西干渠等河渠,只見條條河溪灌渠,河平岸寬,水面清潔,波光瀲滟,水流淙淙,與岸邊的農田、村舍構成和諧生態一體。東灌渠兩邊1000多畝的稻田已金黃一片,即將收割。在田間勞動的龍塘村農民說,東干渠已“消失”多年了,因為河渠里全是密密麻麻的水浮蓮及雜草垃圾,幾乎看不見水面,變成死水臭水。今年整治后,全部清理了污泥和水浮蓮,河渠又恢復了原貌,水流順暢,水又變綠變清了,兩岸所有的農田都恢復了耕種,旱澇保證,所以這季水稻將迎來大豐收。
鎮委書記肖康福帶頭巡河,查看上垌排渠清理整治工作后,他高興地說,全鎮河長用腳步丈量河道,進行現場把脈、開出治水良方,協調推進河道整治取得實效。目前全鎮10條河渠通過機械全面整治基本完成,并且,樟鋪創新河道管理方式,把河湖治理與農村環境整治相結合,統一規劃,同步進行,優先聘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為河道保潔員,實現時時清理,確保每條河溪碧水長流,全境河湖呈現“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生態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