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退休過后,不少本該頤養天年的老年人,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又過上了另一種忙碌、辛勞的生活,她們很容易被我們忽視,她們就是在家里默默幫子女帶娃的奶奶、外婆。她們絕大多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年輕時吃過苦,如今該是靜享晚年的時候。她們又毅然決然地承擔起照顧孫輩的任務。老人們的晚年帶娃生活,有勞累也有快樂,今天,記者帶你走進帶娃老人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生活現狀、所思所想。
????58歲到64歲我帶大了3個孩子
????“彭姨,你又要抱孫子了,恭喜啊!”小區花園里,鄰居向正在帶孫子玩耍的彭姨道喜,彭姨苦笑,沒有答話。彭姨今年64歲了,現在住在小兒子家里,幫他照顧孩子,還有兩個月,小兒子的“二孩”就要出生了,彭姨又有得忙了。
????彭姨55歲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后,彭姨過了幾年清閑快樂的日子,那幾年,彭姨早上去打太極拳、晚上去跳廣場舞,每周還有兩天去老干部大學學國畫,每年兩次約上老閨蜜們一起出省游,退休生活悠哉悠哉,閑適又充實。彭姨的退休生活真真可以用“瀟灑”來形容。這樣的生活沒過幾年,彭姨的大兒子結婚有了孩子,兒子兒媳都是工薪族,請保姆是筆大花銷,再者外人帶孩子總是不放心,彭姨只好和過去的安逸生活說再見,住進了大兒子家,幫忙照顧寶寶。
????“和工作比起來,照顧孩子才是真的辛苦。”大兒媳休產假期間,婆媳二人還可以分工合作,一人做家務一人帶孩子,等到兒媳產假結束要返回工作崗位,只剩下彭姨和寶寶在家。孫女從小就是高需求寶寶,特別敏感,一刻也離不得人,總是要奶奶抱著哄很久才能入睡,睡著后也很容易驚醒,醒來后又要抱著哄很久才能停止哭鬧。彭姨長時間抱著孩子,累出了肩周炎和腱鞘炎,但是也不敢和兒子兒媳說,就算說了有什么用呢,難道讓兒子兒媳請假回家帶孩子?還是咬咬牙堅持過去,疼的時候就貼貼藥膏擦點藥油,忍忍就過去了。
????孩子慢慢長大了,好不容易熬到孫女兩歲半,眼看著就能送去幼兒園了,這時候二兒媳懷孕了,“幫大兒子帶大了孩子,肯定也要幫小兒子帶呀,要不然小兒子兩口子不得有意見?”于是,在大孫女上了幼兒園后,彭姨“無縫對接”,來到了小兒子家幫忙帶孩子,之前在大兒子家的那種缺覺、腰疼、腿酸的生活,又重復了一遍。
????小兒子家的孩子剛夠兩歲,大兒媳又懷上了二胎,“當時小孫子才兩歲多,去上幼兒園還太小,但是大兒媳眼看著就要生了,也需要人照顧,那時候真的分身乏術。”彭姨和兩個兒子商量,讓大兒子家先請保姆帶孩子,等到二兒子家的孩子上幼兒園了,自己再過去帶孩子。這幾年彭姨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六年間,她帶大了三個孫輩。現在小兒子的“二孩”很快也要出生了,彭姨想,等把這個寶寶帶到可以上幼兒園,她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也就能過上清閑日子了。
????只會說hello和byebye 漂洋過海去澳洲帶孩子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鄭阿姨是土生土長的湛江人,文化程度不高,英語單詞只會說hello和byebye,就是這樣一位連日常英語會話都不會說的中年婦女,為了幫女兒帶孩子,毅然決然地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亞的飛機,在異國他鄉照顧寶寶。
????2018年,鄭阿姨遠嫁澳大利亞的女兒在異國生下孩子。鄭阿姨的女兒是獨生女,大學本科畢業以后前往澳大利亞深造,認識了從小在當地長大的華人男友,交往過后決定結婚。出國前,女兒是家里的嬌小姐,家中的家務從不沾手,放心不下的鄭阿姨申請了簽證,前往異國幫女兒帶孩子。“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下機的時候腿都伸不直。”到了女兒家,鄭阿姨就忙開了,想方設法買食材給女兒煮催奶湯,給孩子洗澡換尿片,給家里打掃衛生,一刻也停不下來。
????沒想到的是,鄭阿姨忙前忙后卻不被女兒接受。原來,女兒在懷孕時就上當地的“孕婦學校”,學習了許多育兒知識,還與當地的媽媽們經常交流取經,鄭阿姨那“老一套”帶娃方法,在女兒眼里是落后的、不實用的,甚至是愚昧的。“也許是社會進步得太快了吧,沿用了幾十年的方法在年輕人眼中都是不科學的。”鄭阿姨無奈地笑笑。不過讓鄭阿姨欣慰的是,用“新方法”養育的孩子長得壯壯的,女兒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嬌氣,讓她松了一口氣。
????因為簽證的關系,鄭阿姨只能在當地逗留3個月左右,今年過年前回了國,本想今年再去照顧外孫子,沒成想碰上了疫情不能成行,上個月女兒又懷上了二胎,這讓鄭阿姨憂心不已:“帶孩子雖然累,在國外雖然是不習慣,但我這個做媽媽和外婆的,總歸是放心不下,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過去。”
????雖住在兒子家背井離鄉依然感覺孤獨
????在外人眼中,張嬸是一位幸福的奶奶,兒子、兒媳事業穩定,7歲的孫子聰明伶俐,3歲的孫女健康可愛,兒孫繞膝,頤養天年。可外人看不到,這幸福的背后,張嬸和老伴付出了多少。
????張嬸是湖南人,兒子在湛江工作、成家,在孫子出生前,張嬸一直和老伴住在湖南老家。7年前大孫子出生,張嬸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家鄉,來到湛江帶孫子。那時候,張嬸剛剛退休不久,身體還算硬朗,
????來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一開始肯定有點不適應,但為了帶小孩沒辦法。每天上午,兒子兒媳上班后,張嬸就帶著孩子去小區花園玩耍,久而久之就與這里的老人熟絡了,也沒有陌生感了。帶孩子溜達一會兒后就要順便到樓下的超市買菜回家,外出去菜市場是不可能的,帶著小孩不敢走這么遠。而且,由于小孩子容易鬧騰,每天中午飯都是見縫插針,趁孩子睡覺時簡單做點吃的。
????好不容易等到孫子可以上幼兒園了,張嬸打算回老家和老伴享受享受清靜的老年生活。2015年底,全面放開“二孩”的消息傳出來,兒子兒媳就宣布,他們要再生一個。張嬸聽到這個消息喜憂參半,喜的是如果有兩個孩子,家里熱鬧,將來養老壓力沒有那么大;憂的是,再生一個孩子還不是得張嬸帶嗎?
????來湛江帶孩子7年了,張嬸的身體已大不如前,血糖血壓的指標已處于臨界值,腿腳也不如以前靈活,生活中被家務和瑣事填滿,最讓張嬸無法忍受的,是對家鄉和老伴的思念。雖然是住在自己兒子家里,但兒子兒媳才是小家庭的核心,自己是做媽和婆婆的,有很多心里話無法和他們訴說。看著自己以前的同事退休后到處旅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說實話,張嬸內心很羨慕,也很想擁有喘息時間,但面對如今的現實狀況,是很難做到的。張嬸已和兒子溝通,等到明年春季開學,就可以把3歲半的孫女送入幼兒園,自己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該回老家享享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