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上床蘿卜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如今天氣轉涼,正是吃姜的好時候,可是市民發現今年的生姜價格上漲,土疙瘩變成了“金疙瘩”!
????生姜價格翻倍漲
????往年秋冬季,市民劉女士都會煲姜醋豬腳滋補身體,眼看霜降已過,又聞豬肉價格有所下降,她滿心歡喜地開始進補計劃。可是,一趟市場逛下來,劉女士就咋舌了:“一斤老姜20多元,買三四斤就近百元,再加上買一個豬腳八九十元,這一鍋姜醋吃得心疼啊,太貴了!”
????姜醋豬腳是湛江人秋冬季的養生美食,生姜加甜醋、紅糖、豬腳一起文火慢煲,酸酸甜甜,肥而不膩,混著姜的微辣,真是絕配。天冷時喝一碗熱騰騰的姜醋豬腳,從腳底直暖到頭頂,簡直勝過穿棉大衣。但在今年生姜和豬腳價格都居高的情況下,確實讓精打細算過日子的老百姓有些猶豫。
????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農貿超市和社區門店了解到,隨著生豬出欄數量增加,本地市場上的豬肉價格開始小幅回調,每斤降價約3-5元,后期有望進一步下調,但是生姜的價格卻飚了起來。本地新上市的生姜價格10元一斤,比原來翻了一倍;老姜更貴,20至22元一斤。
????“往年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阿姨開始買姜煲豬腳了,但是今年估計煲的人少了,主要是隨便一個豬腳都要八九十元,加上生姜價格又高,煲一鍋姜醋豬腳好花錢啊!”一社區門店的店主說。當天,有市民剛好要煲姜醋豬腳,算了一筆賬:姜17元一斤,豬腿28元一斤,加上糖和醋,正好花了123元。
????難怪有市民調侃:“我沒錢買豬肉么?開玩笑!我是沒錢買姜。”“姜也貴,豬腳也貴,今年不敢煮姜醋了!”“豬肉貴,姜也來湊熱鬧,感覺要吃上豬腳姜越來越難了!”

天氣轉涼,市民對生姜的需求量增加。
????價格為何這么貴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湛江人喜歡吃的小黃姜主要產自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去年生姜生產受災,產新量少,貨源質量受損,至去年底,優質生姜的市場零售價格已經漲至4-5元/斤。今年上半年,很多產姜地區又因遭遇水災而大量減產。另一方面,近幾年湛江地區的姜農紛紛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本地生姜生產大量減少。
????同時,生姜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加上天氣轉涼,生姜加工整體需求增加,除了日常的姜干、姜塊、腌漬姜外,姜油、姜粉、姜糖、姜棗糕、姜紅糖等深加工產品逐步增加,助推了生姜的人氣和價格。
????多種因素疊加,生姜市場一時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網購團購更便宜
????生姜雖貴,但作為日常的調味品,該用姜時還得用。好在,現在的網購和社區團購都很便利,為市民購姜提供了更多選擇。
????記者在某購物平臺看到,眼下正是云南小黃姜上市之季,許多店的生姜價格遠低于市場價,而且買得越多價格越優惠。比如一家店鋪的價格如下:3斤斷姜5.93元一斤,5斤斷姜5.58元一斤,10斤斷姜4.68元一斤,10斤整姜4.88元一斤。
????山東是全國最大的生姜生產地,在山東產地購姜,價格更加實惠,比如:3斤精選生姜5.64元一斤,5斤實惠裝3.58一斤,10斤特價4.78元一斤等。
????“網購雖然便宜,但關鍵看運氣,運氣好的能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運氣不好的售后也麻煩。”林女士剛在山東一家網店買了3斤生姜,打開一看,姜沒有壞,但并不像剛刨出來的新鮮度。考慮到東西不貴,也懶得跟店家退貨,林女士便收下了,晚上用來泡腳。
????相比之下,社區團購似乎介于網店和實體店之間。記者在所在的社區團購群了解到,新鮮到倉的生姜,市場價22元1000克,團購價特惠10.99元1000克。而朋友圈中一位微商也表示,新鮮云南小黃姜3斤整姜19.9元可以到家。
????由于社區團購有售后保障,還可以看到團友們的交流和評價,份量也不多,對市民而言倒是不錯的選擇。

養生達人春蘭準備制作姜制品。
????秋冬養生走一波
????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牌、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的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塞、頭痛痰飲、咳嗽、胃、嘔吐等癥。雖然價格漲了起來,但對于熱愛養生的人而言,所有的困難都可以跨越。
????春蘭是位心靈手巧的姑娘,平時喜歡在家做一些手工養生零食,經常撩得朋友們垂涎三尺,后來索性做起了自己的私廚手工零食。每年秋冬季節,她尤其喜歡用姜作材料,制成姜紅糖、姜棗糕、姜糖等健康食品,既美味又健康,深得女性朋友喜歡。今年,姜價上漲,她依然忙個不停,入秋之后便開始買姜、洗姜、刮姜皮、切片、榨汁、熬制……一道道工序做下來,忙得不亦樂乎。“秋冬吃姜對女性朋友有諸多益處,朋友們都吃慣了,早早下了定單,不會因為姜的價格高一些就不做了。”她說。
????由于用姜量大,春蘭喜歡去市區的三和市場、江南市場等大型批發市場購買。“我都是幾十斤的批發回來,新姜批發約6元一斤,老姜批發在15—18元一斤之間,相對零售要便宜許多。網上的價格雖然更便宜,但我對姜的品質有要求,網上購物不能精挑細選,品質難保障。”
????對于愛生活愛健康愛美食的人而言,姜再貴,也得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