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用得好,生活沒煩惱”“大蒜搭配好,疾病都趕跑”“生姜加一物,疾病都讓路”……
????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到網上尋醫問藥。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些醫生和藥師也迅速成為“網紅”。不過,傳播醫學科普知識的同時,還有部分并無依據的偏方或者謠言摻雜其中,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專家,以科普之名開直播賣貨。
????傳偏方>>
????熱度雖高未必可靠
????在短視頻平臺上,濟南協和肝病醫院的王海峰醫生粉絲數量超過200萬,他上傳的作品中,不乏看似簡單而神奇的偏方。以“花椒”為例,他聲稱“花椒加生姜,便秘和暈車好了;花椒加醋,牙痛好了;花椒加鹽水,濕氣和腳氣沒了……”
????對于這樣的說法,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趙志剛教授認為并不可靠。“如果盲目相信偏方,反倒可能延誤治療,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拿牙痛來說,看似不是大問題,但可能不僅是牙齦炎、牙髓炎等口腔方面的疾病引起,還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不能隨意按照偏方嚼幾粒花椒了事。”
????作為粉絲數量同樣超過500萬的“網紅”醫生,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二附院的“靜靜醫生”也分享過不少科普短視頻。其中,在一則有關“轉奶期”的短視頻里,她提出“轉奶期就是從母乳喂養到奶粉喂養,從奶粉喂養轉到液態奶的過程,是每個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其實最好孩子1歲后就要轉奶了。”
????而事實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編寫的《嬰幼兒喂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明確指出,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母乳喂養可持續至2歲及以上。其他相關文件中,也從未提及1歲后就要轉奶的概念。
????記者發現,這位“靜靜醫生”在短視頻里化身產品代言人,力推某品牌配方牛奶,而該作品并未標注為廣告。
????假專家>>
????穿白大褂信口開河
????相比起真醫生做科普時可能存在的風險來說,那些在短視頻平臺上高談闊論的假專家危害更大。
????在視頻號“都市健康說”中,超過260條短視頻內容可謂包羅萬象,身穿白大褂的主講人在畫面左上方打出的頭銜均為河南省健康中心主治醫師。然而,記者在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的官網上查詢發現,并不存在“河南省健康中心”這一機構。仔細辨認其中一位“李醫生”胸前佩戴的“工作證”,可以依稀看到全名為“李孟麗”,而單位為“孟麗診所”。
????經過進一步查詢,記者搜索到鞏義李孟麗診所為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經營期限從2015年7月13日到 2019年6月30日。而鞏義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表顯示,該診所曾于2018年7月12日因“從不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違反了《藥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
????在短視頻平臺上,這位“李醫生”不僅“做科普”,還會到直播間積極賣貨。從丁香猴頭菇沙棘茶,到決明子菊花茶,再到桂圓紅棗枸杞茶,都瞬間成為她口中的“萬金油”,且售價比電商平臺上的同款產品高出數倍。
????諸如此類的操作在短視頻平臺上絕非個例。在“美麗大講堂”的百余個視頻中,一位“白大褂”號稱“白開水加丁香葉,可以殺死胃中的幽門螺桿菌”。對此,趙志剛表示,如果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當由消化科醫生結合相關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立即治療。需要治療的話,也要根據患者情況選擇三聯或四聯療法。目前,并沒有充分的臨床證據證明,喝丁香茶就能有效殺滅幽門螺桿菌,因此不可輕信。
????嚴管理>>
????涉及處方藥應慎重
????“一些醫生本身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愿意嘗試借助新技術到線上來做科普,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須把握好度,涉及治療或用藥方案時,應當格外謹慎。”孫路路表示,短視頻時長有限,往往只會涉及方案中的部分內容,并沒有全面展開,很容易有遺漏偏頗之處。
????“特別是涉及處方藥時,更要慎之又慎。”趙志剛談到,因為處方藥需要專業的醫生診斷后開具處方,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用藥方法、劑量和時間都有嚴格要求,否則將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趙志剛也認為,通過短視頻看科普雖然方便,但不能代替看病。一旦出現癥狀,首先要做的就是診斷,這需要專業的醫生結合檢查來完成,不能自己下結論。
????“針對短視頻或直播中的醫學科普亂象,平臺需要加強審核和監管。受眾在收看過程中要保持警惕性,不要看到穿白大褂就相信對方是醫生,也不要看到對方自稱某醫生就輕信他的話。”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另外,要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確保受眾發現異常后能夠及時反饋,平臺盡快予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