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生活條件改善了,笑得合不攏嘴。
????貧困村變幸福新農村
????吳川穩村位于鑒江下游,村口一塊大石上醒目地寫著“穩村,給您穩穩的幸福”,這是穩村人的幸福宣言。
????村前牌坊寫著“鄉賢坊”,這與北宋時期村里出的鄉賢鞠杲有關。據《教化鄉梓》碑文紀載:“鞠杲(生卒不詳),吳川穩村人,村中有古墓。北宋元祐三年登第,是吳川史上第一位進士,為人剛正不阿,元符年間北上入京上書,彈劾當朝權奸章悙、蔡卞妨賢誤國,遭貶謫終身為民,回歸鄉里后,教化村民,后人尊其為‘鄉賢’加以崇祀。”
????穿過鄉賢坊,沿著水泥村道步入穩村幸福文化街,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樓房林立,村道整潔,村道兩邊的民居繪制著圖文并茂的藝術廊,那滿墻盛開的牡丹、黃菊,散發著芬芳的甜蜜;六尺巷的故事讓人心寬體盈;“幸福就是口渴時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熱的一股涼風”“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人不忘親,飲水要思源”……一句句溫情話語有如珠璣。臨街的住戶都敞開著門,老人在家門口含飴弄孫,鄰里扯著家常,滿滿的“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的幸福感。
????村中的小賣鋪聚著七八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正在怡然自得地聊著天。吳中奎年近七十,身子骨硬朗,四個兒女在外均成家立業,剩老兩口守著村里的老宅。逢年過節,兒孫們回來歡聚一堂,熱熱鬧鬧,樂享天倫。“我對現在的生活挺滿足的,現在沒什么好求的,只想健健康康,多活幾年,多享幾年福。”吳中奎笑著說。
????已近中午時分,村邊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在家門口張望,她家門正對著村前一大片綠油油的番薯地,家中老頭該回來吃飯了。她姓趙,廣西人,言談間滿是吳川口音,她說,當年老公在廣西做泥水工,兩人相識并相愛,于是,她就跟來吳川成了穩村媳婦。
????“現在的人都注重健康了,土番薯變成了金疙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家也種了十幾畝,除去成本,一年可以收個七八萬吧。”趙姐說。
????番薯產業呼之欲出
????“我們不僅要給穩村人穩穩的幸福,還要帶動周邊的發展!”市紀委常委、扶貧駐村干部張宗勝說。這位軍人出身的紀委扶貧干部,參與并見證了穩村的蛻變。他告訴記者,穩村全村人口約1800多人,過去以種水稻、種番薯、打漁為業,人多地少底子薄,有貧困人口27戶100人,是省定貧困村,“飲水難、行路難、耕種難”是發展的“攔路虎”,村民長期在低收入上掙扎,“有女不嫁穩村郎”是穩村當時的真實寫照。
????2016年5月,湛江市紀委牽頭,與市投資促進會、市基投集團公司共同幫扶,通過“強基層黨建、興農業產業、促脫貧致富、建美麗穩村”的思路,帶動村民攻堅克難,走出了一條村民和村集體共同發家致富的新路子,樹起脫貧攻堅與村集體共同發展的新路子。2019年,村里實現了全部脫貧,成為遠近聞名的新農村示范村。
????作為穩村的駐村干部,過去的四年里,張宗勝為了穩村的脫貧嘔心瀝血,而最讓他得意的是重振了穩村的番薯品牌,讓土番薯搖身變成了金疙瘩,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龍頭。
????“穩村位處鑒江下游,河沙倒灌的土壤種出的番薯又香又甜,可惜因為品牌沒打響,產業沒建起來,市場沒打開,農民種的番薯爛在地里,這讓人十分痛心。”他回憶剛來穩村扶貧時的情景。
????一個有造血功能的村莊,才具有真正振興的能量。為此,扶貧工作組利用人均兩萬元的扶貧專項資金和村集體100多畝農田,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種植番薯,村委會提供化肥、改土和技術支持,產品由合作社收購。這種兜底和旱澇保收的方式激勵了穩村人,95%的貧困戶承包集體土地,入股合作社當了“股東”,享受合作社的分紅。事實很快證明,這種方式行之有效,當年,每個“股東”就分得紅利3000元,實現年人均增收5000元。
????為了把穩村番薯當作產業發展的主抓手,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經濟,穩村引進投資商成立湛江穩田香食品有限公司,開展包括番薯在內的農產品深加工,形成番薯、穩米、番薯月餅、番薯年糕等系列產品。目前,該村正在努力打造電商超市,村里正在加緊建設番薯精準扶貧連鎖產業配送中心、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預計今年10月份投產。
????

民居墻上繪著藝術畫。
????建設穩村田園綜合體
????穩村用了三年摘掉了貧困帽,不僅沒有止步于此,反而放長遠光,謀劃更大的發展——
????以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目標,整合周邊近萬畝農田,以穩村為中心,以穩村番薯為龍頭,推動農為產業與旅游、康養、文化等產業滲透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多元化打造高標農業示范基地和鄉村旅游基地,推動鑒江田園綜合體項目納入吳川2020重點建設項目,助推穩村周邊區域連片開發,抱團發展。
????除了經濟抱團發展,鄉村治理也“共建共享”。目前,黃坡鎮政府正牽頭組織穩村周邊七個村委會開呢以產業、交通、水利、治安、醫療、文化、黨建為主要內容的“七村七共享”區域連片鄉村振興行動,在產業上,將七個村委會的土地納入產業范圍,共享品牌經濟效益;交通上,引進社會資金,修建烏坭至海川快線的共享大道,大大縮短周邊群眾出行路程;水利上,安裝穩村、鄭屋、烏坭泵站,整修水利溝渠連片貫通灌溉;治安實現監控網絡村村互聯互通,醫療整合資源,文化合作,黨建學習交流。目前,七村七共享格局初步形成,產生了良好效應,成為湛江市創新鄉村治理模式的品牌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