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吳陽鎮文屋村全面推進河長制的落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村邊一條已消失多年的小河加大挖掘清理,全力恢復小河原有風貌,打造古村旅游風景河。
文屋村已有500多年歷史,位于鑒江出海口的邊緣,一馬平川,水田連片。在村中老人的記憶里,村子的西北邊一直有一條蜿蜒繞村而過的小河,小河水清見底,碧波漣漪,魚蝦豐富,兩岸林木青青,是緊挨村子的一條天然的“碧玉帶”,大旱之年還可以取水灌溉農田,與該村幾百年發展史相輔相成。
后來,隨著當地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這條小河灌溉功能逐漸退化。改革開放后,文屋村民大都外出經商務工,小河缺少維護和使用,慢慢地變淺變窄了,直至近十年,基本變成一個長條形的低洼地,小河流水從人們視線中消失了。再加上疏于管理,水草雜木叢生,污水垃圾遍地,慢慢變成了令村民討厭的臭水塘,生態秀美的小河只成了村民腦海里的“記憶”。
文屋村傍河而生,因水而興,村民們想念的那一溪碧水,也是回鄉鄉賢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鄉愁”。隨著河長制在該村的落實和美麗宜居村莊創建工作展開,鄉賢們全力推動“復河”行動。從2018年開始,鄉賢與村民們籌資200多萬元,對原河道進行清淤、加寬、開源,并作出全面的建設規劃,在河面上架起一條拱橋,河堤兩岸種上黃花風鈴等風景樹木,固堤、開路、建護欄,全力打造成新的風景河。
記者日前走進村邊小河的施工工地,見到長700多米的河段已基本挖通,漂亮的拱橋橫臥在河段中間,兩邊風景樹已翠綠一片,盎然生機,清清的河水開始涌現,清溪秀水雛形展現眼前。在河道挖泥的村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頭。
在村場的老榕樹下,村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條即將恢復的小河,喜不自勝。村干部文土華介紹說,現在村民與鄉賢十分踴躍,積極捐款,鎮委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整條小河按規劃打造建設,將投入600萬元,力爭在兩年內全部完成。不僅要恢復小河的“一江春水”,與下游河流連接在一起,還要與全村生態宜居村莊建設結合一起,打造成這片土地上的風景河,讓美麗小河與古老村莊共榮共生,成為文屋村亮麗的生態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