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報7月23日03版刊登了獨家新聞《廉江發燒友昨夜拍到1億公里外的彗星美照》,引起讀者廣泛關注。
????老夫聊發少年狂,再次率隊觀天象!8月12日晚,今年63歲的湛江資深天文發燒友、“廉江九洲江攝影”創始人、廉江市青少年科技指導站原站長羅斯文又率“廉江九洲江攝影”團隊六人,組隊自駕車到鶴地水庫拍攝英仙座流星雨。雖然受到天氣的影響,但羅斯文等人當晚還是幸運地捕捉到了幾顆流星的“倩影”。

廉江發燒友組隊到鶴地水庫觀測和拍攝流星。
????六名發燒友組隊“追星”
????據悉,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每年的三大流星雨之一,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可以達到110顆以上。今年7月17日至8月24日,地球穿越英仙座流星群的軌道。英仙座流星雨預報的極大期,出現在北京時間8月12日21點到24點,12日晚到13日凌晨都適合觀看。
????“我從8月11日就開始醞釀拍攝活動,但12日中午觀察到當天天氣狀況一般。其實這兩天都是下雨、多云,即便這樣,還是有幾位影友堅持要跟我一起去碰碰運氣。機會難得,大家都不想放棄,最終我們決定12日晚去‘追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羅斯文介紹,12日下午他讓大家做好準備,帶上折疊凳、手電筒和廣角鏡頭。為了不影響拍攝效果,手電筒的發光部位都要先用紅布包好,還要把鏡頭調至無限遠并用透明膠粘牢,以保證拍攝盡量清晰。
????8月12日晚7:20,羅斯文一行六人從廉江城區自駕車出發。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同去的成員以青年愛好者為主,年齡最小的才18歲,更有科普教育意義。晚上8:54,羅斯文等人在鶴地水庫放生臺周圍選點,每個點用不同的地景作前景,架好照相機,基本地平高度是一致的,“我們幾個人團隊作戰,各有鏡頭分工,包括有24—70mm的廣角鏡頭,有16—35mm的超廣角鏡頭,還有8—15mm的魚眼鏡頭。”

????恰遇臺風天 只拍到幾顆流星
????“12日晚10點至10點半左右,我們看到3—4顆流星,從天空北面向西劃過。”羅斯文等人驚喜不已,連忙按下照相機快門。但此時已經開始下起小雨,云層密集且厚,極大地影響了所拍流星照片的質量,“流星不是很明亮,但是大家能親眼看到都已經滿足了。12日晚天空云多,本來這樣的天氣條件是很難見到流星的。”
????每年7月至8月,如果天氣狀況良好,羅斯文都會去拍攝英仙座流星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每次只能見到零星幾顆。他解釋說:“仙英座流星雨在低緯度地區看到的數量會少一點,天氣不好就更難觀測和拍攝,而且還會受到月光和地面燈光污染的影響。因為月亮的光比流星的光要強,一對比就更難看到流星。雖然12日晚沒什么月光,但今年碰上了臺風天,看到的星星也少,天文觀測真是要碰運氣。雖然都期盼著活動有個好結果,但更重要的是享受‘追星’過程帶來的樂趣。”
????12日晚11點半,隨著雨勢變大,羅斯文等人收拾好攝影設備,踏上了歸程。“下雨就拍不了了,雨點打在鏡頭上,而且云把星空遮擋住了。”幸運的是,羅斯文等人在此前已經抓拍到了幾顆從云層間穿梭而過的流星,這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倒也別有風味。“明年還是要先看預告,如果每小時出現數量多,達到流星暴雨級別(注:即每小時達到幾百顆),我想選擇到遠離城市、燈光污染少的高緯度山區去拍,這樣拍攝效果更好。”羅斯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