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引調水工程現場,王夢力在察看施工情況。 記者 李忠 攝
“嚴管善待。”這是他的管理準則。
“責任心和能力都很強,是個干實事的人。”這是同事對他的印象。
“干一行鉆一行,管一行像一行,項目交給他,我們放心。”這是公司領導對他的評價。
……
他個頭不高,眼光深邃,溫文爾雅;他對施工現場了如指掌,對各道工序成竹在胸;他盡管只有30歲,卻參與了多項重點工程建設,具有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他,就是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湛江市引調水工程第一標段項目經理王夢力。
“娃娃主管”一炮而紅
王夢力是一名90后,出生于湖北武漢辛沖鎮,父親是一名建筑工人。從小耳濡目染,他對建筑工程生產了濃厚的興趣。
2012年,他從武漢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如愿進入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福建泉州一社區安置房項目的施工員。因為工作出色,不久被委以重任,擔任該項目其中三棟樓的施工主管,并代表該項目部沖擊泉州市建筑系統的“刺桐杯”獎項。
所走的每一步都扎實有效不浪費,所以王夢力的步伐似乎比別人邁得更快一些。但在王夢力看來,其實別人看到的只是外在,內中的努力和汗水,只有自己清楚。由于剛畢業不久,很多事務還不是很熟悉,但要獨當一面,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王夢力說,那段時間,他經常容易生氣,容易失眠,也容易掉頭發,感覺老得特別快。但是,在公司和項目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通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團隊各項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王夢力愛學習在圈內無人不曉。當年在他簡陋的辦公室里,到處都是工程手冊和圖紙。“不學習,管理起來就費勁。自己不熟悉業務,反而去要求別人,人家也不服氣。”王夢力說,每一個項目開工之前,他都要做足功夫。持續不斷的學習鉆研,讓他的專業知識越來越豐富,施工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他帶領團隊不斷學習鉆研、大膽創新,在施工中拋棄傳統的鋼管支撐體系,選用當時比較先進的承插式支模架,并采用噴淋系統,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并有效減少建筑垃圾。
所有的煎熬都是難得的歷練,所有的忍耐都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憑借質量保證、環保節能等優勢,該項目一舉奪得“刺桐杯”優質工程獎,為公司贏得了榮譽,“娃娃主管”也因此一炮打紅,令人刮目相看。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2015年,王夢力轉戰廈門華潤中心項目,并升任項目部副經理,當年才25歲。
同事們稱贊他是總部里最年輕有為的中層干部,但是對于他而言,面對超高層商業綜合體項目,內心是無比焦慮的,肩膀上的擔子猶如千斤。因為該項目施工技術重難點是深基坑內支撐拆除和逆作法施工。
面對挑戰,他迎難而上,多次組織技術、質量人員,討論方案,研究措施,確立了“精細化施工”的理念,從細節入手,每道工序精益求精,每個環節精心控制。深基坑內支撐拆除,作為中建三局華南區域的內支撐拆除首例工程,項目技術攻關團隊對拆除施工進行專項的前期策劃及模型推演,通過咨詢行業內專家意見及現場實況踏勘,最終選用對稱卸荷+繩鋸法切割的施工工藝,通過項目團隊的攻堅克難,耗時一個月完成該項工程,較常規做法提前了一個月。
2016年9月,廈門遭遇17級臺風“莫蘭蒂”正面襲擊,當時項目處于臺風正面登陸的區域。身為值班領導,他帶領下項目部積極做好工地板房加固,大型設備檢查加固,施工人員疏導撤離等工作。因為工作扎實有效,項目雖有一定的損失,但是未出現人員傷亡及大型設備損壞的事。
災后條件的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物資短缺,連日雨水連綿,到處蚊蠅肆虐,生活尚且極為不便。困難面前,王夢力和同事們像上足發條的機器,在艱苦環境中高速運轉;同時,思路清晰,成竹在胸:兵分多路,一路籌集物資,一路緊搶時間施工等,各項工作緊張忙碌,有條不紊。在做好項目災后重建工作的同時,王夢力還積極組織資源參與當地政府的災后重建工作中,盡一份社會責任和擔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7年,該項目順利完工,并獲得福建省“閩江杯”優質工程獎。
轉型升級再立新功
2017年,中建三局轉型升級,拓展水務工程行業。當年10月,王夢力被委以重任,出任福州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的副經理。
作為水務工程行業“新人”,王夢力和公司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他不斷地警醒自己,自我加壓,以認真、細心、肯鉆研又吃得下苦的態度應對。無數個夜晚,研討會持續到凌晨一兩點,數不清日日夜夜的全身心投入;記不得多少次爭執,也忘記了多少次論證、試驗、實踐、改進優化……在這個過程中,王夢力始終堅持和他的團隊在一起,共商工藝,共解難題。艱難,他和技術人員一起扛,汗水他和大家一起流,收獲的時候,他卻依然是忙碌的身影,因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容不得絲毫的懈怠。
“項目采用管道機器人探測、無人機監測、空氣介質污泥深度干化(TSP)一體化設備、一體化泵站等先進施工設備及技術,有針對性地實施河道整治,實現工程總體目標。”2018年,王夢力被授予福州市水系綜合治理先進個人。
樂為基建事業添磚加瓦
2019年11月,作為首批中建三局湛江市引調水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員,王夢力來到了湛江,開啟了新的征程。踏勘工作期間,他帶著團隊每天奔走于廉江、遂溪、麻章等地,對工程沿線情況進行摸排和匯總,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繪就工程沿線總平面圖,為下一步施工奠定了基礎。
日前,記者走進市引調水工程第一標段項目廉江東環大道段施工現場,當時驕陽似火,機器轟鳴,施工作業繁忙而有序。王夢力半蹲著身子站在基坑邊,正指揮工人處理基坑內的積水。據介紹,項目在東環大道開挖過程中,遇到基坑地下水豐富,導致施工進度緩慢,且基坑的安全受到影響。為了克服這一難題,項目經理王夢力帶著技術團隊、設計院人員到現場辦公,制定方案,指揮作業人員將原有開挖的基坑回填,后進行等比例的基坑放坡卸載措施,在坑底出水的位置設置排水管道,將基坑內的水利用排水管道引至積水坑內,解決了基坑內積水的問題,使施工得以順利開展。王夢力說,以前沒有從事過大管徑的壓力鐵管焊接,為了提高焊接管道的效率及確保焊接質量,他帶頭與管道廠家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探討,針對項目的特點引進了大型鋼管連接采用“陰陽坡口焊”施工工藝,避免水中施焊,保證施工質量,減少工序,大大提高焊接效率。
因為湛江市引調水工程項目剛剛鋪開,高強度的工作需要王夢力全身心的投入,以前幾乎每天一個視頻電話,近段才減少了。他說,每次打電話回家,孩子就問他什么時候回家,他都不好意思騙孩子了,說完嘿嘿一笑。雖然工作千頭萬緒,但作為項目的“領頭雁”,他從不疏忽對項目的管理,堅持做到“嚴管善待”,還經常組織開展夏日送清涼、集體生日會等活動。他希望這份工作不只是像外界看起來那樣艱苦的,也應該是幸福和開心的。
“咱們干工程的人,最辛苦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的家人,他們承受得比我們多得多,有時候覺得虧欠他們很多很多,想去彌補,卻發現自己常年在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工作,讓他們少為自己擔心。”王夢力說,中國基建事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從業者的辛勤付出,看到基建“航母”揚帆起航,作為基建人也感到由衷的欣慰,更有一份激情和動力為之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