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12日獲悉,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吳川博鋪街道香山古廟即將啟動修繕工程,包括修補頭門屋脊上青瓷品、大門兩側墻體裂縫、外墻灰沙、重修木雕及灰塑、內堂的墻、梁木、瓦等,該修繕工程預算170多萬元。
始建于西晉太康初年的吳川香山古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吳川縣志》記載,晉代王浚將軍流寓博鋪,建書院、修廟宇,為民積德行善,把寨門廟遷建香山嶺腳下,故名“香山古廟”。香山古廟后經唐、宋、元、明、清歷代重修,現為典型的清代廟宇建筑。
香山古廟的建筑充分運用了瓷雕、木雕、石雕等廣東民間傳統工藝進行裝飾,題材廣泛,絢麗多彩,構圖嚴謹,工藝細膩,地方特色濃郁。香山古廟建筑布局緊湊而得體,結構嚴密;瓷塑、木雕、灰塑等工藝品構圖嚴謹、工藝細膩,與古廟渾然一體,在建筑結構、建筑風格和建筑工藝裝飾等方面值得研究與借鑒,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香山古廟曾作為地下黨開展救國救亡運動的據點,為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2010年,香山古廟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年久失修,香山古廟內的部分建筑有不同程度損壞,亟需進行修繕。
今年6月底,香山古廟修繕工程的競爭性磋商方式采購已經評審結束,下一步將正式啟動修繕。據了解,香山古廟的修繕將在“保護文物古建筑原貌、不破壞文物價值”的基礎上,遵循“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充分保留古代廟宇的真實性、完整性,盡可能恢復古廟原始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