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妃四在種植基地勞作。通訊員 歐海榮 攝
從農產品搬運工到番薯種植銷售專業戶,11年來,他用心用情譜寫番薯黃金曲,走上了致富之路,帶領雷州市客路鎮番薯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他叫馮妃四,今年四十出頭,客路鎮黃坡村人,客路鎮番薯種植大戶。11年前,他還是客路鎮農產品批發市場里的一個搬運工。由于不安于生活現狀,2009年,他傾出所有積蓄,購買了幾十噸番薯運到深圳銷售。就這一次成功的“試水”,讓馮妃四堅定發展番薯產業的信心。
馮妃四不但在家鄉客路及雷州其他鄉鎮流轉土地種植番薯,還經常往返于遂溪、麻章等地鄉村,尋找合適薯源,收購群眾種植的番薯。經過11年的打拼,目前,馮妃四創建的銳隆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常年承包番薯種植地有7000多畝。加上每年從合作社外收購的番薯,近幾年,每年出薯近3萬畝,出薯量近9000萬斤,年交易額達1億多元。
據馮妃四介紹,銳隆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每年約350天在收獲番薯,發往全國各地,平均每天出薯量20多萬斤。今年雖然疫情對農產品購銷造成一些影響,但他們合作社的番薯購銷從2月份就開始火熱,僅合作社自種部分的番薯產值就達2000多萬元。
6月25日,記者來到遂溪縣河頭鎮一處番薯地上,看到馮妃四正組織工人收獲一片100多畝地的番薯。機械化的設備把紅薯從沙地里翻出來,工人們正忙著收摘,這些紅薯果形飽滿、色澤十分誘人。工人們認真按照規格挑選合適的番薯裝箱,搬運工將裝箱后的番薯裝到大型運輸車上,一切都井然有序。馮妃四說,這片番薯地是他不久前承包下來的,雖然這片地番薯產量和目前的市場價格都不太理想,但由于銷路順暢,還是可以小有利潤。
作為客路鎮一村一品專業合作社,銳隆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大力種植番薯,并積極解決農村閑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每天帶動100多名群眾到基地務工,每天僅付給工人工資達2萬多元。致富后的馮妃四,對鎮村的公益事業更是大力支持,凡是村中或鎮政府發動的公益捐款活動,他都積極慷慨解囊,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目前,客路鎮黨委政府將雷州市銳隆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打造成為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以此帶動全鎮番薯種植走上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之路,同時帶動全鎮電商、農產品深加工全面發展,助推全鎮產業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