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各地區都在開展網上授課,這讓孩子們接觸到電子產品的機會大大增加。在學習之余不少孩子還會使用電子產品玩游戲、觀看視頻直播,甚至通過電子產品進行網上消費。
????最近,市民韋女士便遇上了一件頭疼事,原因是家里的8歲熊孩子借著上網課的名義,期間偷偷使用其手機在快手短段視APP上看直播。更讓韋女士氣憤的是,孩子在看快手直播的時候,通過手機將銀行卡的錢打賞給了主播,僅5月13、14、15號3天,便打賞了32000余元。
????“這3萬多塊錢其實并不是我們家里的存款,是向親戚家借的,我們平常務農打工,一年到頭也掙不來多少錢。前段時間孩子需要上網課,我們擔心在旁邊影響他學習,便沒有管他,誰知道他鬧出這么大的事。”韋女士表示。
????不過讓人奇怪的事情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寶等APP進行付款時,都是需要輸入密碼或者指紋才可以進行消費,那么韋女士家的熊孩子有是如何獲知父母的支付密碼呢?事后孩子向韋女士坦言,自己是在母親買菜時偷看到了支付密碼并記了下來。
????事情發生后,韋女士向快手短視頻APP平臺進行申訴,希望通過平臺客服能追回孩子打賞主播的這筆錢。“我幾乎每天都打電話過去與客服聯系,希望他們可以幫忙把錢退還。平臺要求我們提供的孩子充值打賞的截圖、銀行卡的流水賬單、孩子的戶口本照片以及我們身份證照片我們都提供了,在上傳相關證據材料之后,至今沒有下文。”
????那么,這錢到底還能不能要回來呢?
????針對此事,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蔣陽兵律師表示,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已有相關指導意見,對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直播平臺給主播打賞或充值而引發的糾紛案件:“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款項的,法院應支持。”韋女士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根據該指導意見,韋女士可以要求平臺返還打賞金額。
????不過,維權有一定難度。如果平臺拒絕退款,家長需要對充值行為系由其八歲孩子操作進行舉證,如果證據并不足以證明,不少平臺往往以此為由拒絕退款。建議先找平臺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則委托專業律師走法律途徑追回打賞款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