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采摘上來的黃皮果飽滿誘人。記者 李忠 攝
6月28日上午,廉江市河唇鎮風梢村果農吳世杏夫婦又上山采摘350斤貴妃黃皮,10斤一箱打好包裝后,以150元一箱讓下定單的客戶從田頭拉走,收入5000多元。吳世杏笑稱,優質黃皮果供不應求,綠了山頭,富了村民。
引進優質黃皮果 富了村民
火熱的六月天,是我市各地黃皮果上市旺季。
記者來到廉江市黃皮果種植基地風梢村,路邊到處都種有掛滿金燦燦、沉甸甸黃皮果的果樹,路上不時見到果農用摩托車、農用車拉著一筐筐的黃皮果,奔向散布在村場或路邊的多家黃皮收購點。
在風梢村邊的一個收購點,樹下排滿了風梢及周邊村民拉來的黃皮果,有本地黃皮和新品種雞心黃皮、貴妃黃皮等,果型色澤各不相同,收購價也相差很大,雞心、貴妃等新品種黃皮價格都在10元以上,本地黃皮卻三五元1斤。收購商黃某說,貴妃黃皮開市時是18元1斤,但來貨仍很少,基本在田園里就被各地的商客下單定購了。
吳世杏帶記者來到他那位于村邊的果園,20多畝黃皮果林就在一個小山頭上,周圍垌田和山頭上,也是金燦燦的“黃金甲”。吳世杏是老種植戶,6年前他引進貴妃黃皮,改良品種,不斷擴大面積,施用土雜肥,種出的黃皮果粒碩大美觀,肉厚味甘,產量又高,一炮打響,每到六月黃皮上市時,就被各地的客商提前下單高價定購完,年年有幾十萬元收入,“改種優質黃皮后,效益不止翻幾倍。”他說。
近幾年,風梢村不斷改良種植,引進雞心黃皮、貴妃黃皮等新品種。目前全村黃皮種植至少3000畝,貴妃黃皮占了九成,每到成熟季節,網上的訂單一涌而至,高價遠送珠三角等地,種植效益逐年高,村里近幾年的“黃皮樓”一棟比一棟漂亮。
風梢村是省定扶貧村,在優質黃皮產業的帶動下,很多村民走向脫貧致富。村干部鐘禮文介紹說,扶貧工作隊幫貧困戶吳瑞果把近10畝本地黃皮嫁接成貴妃黃皮后,近幾年大豐收,實現奔康致富,現在開始建高樓了。
推行綠色種植 保質又保收
風梢黃皮不是獨領風騷,記者走訪了附近的良垌、東風等村,發現當地黃皮種植開始掀起熱潮,許多村民不斷改良品種,種植雞心、貴妃等優良品種,效益開始呈現。
黃皮粗生易長,適應性強,從廉江的小山頭到吳川的鑒江平原到雷州的紅土地,歷來廣泛種植。過去由于本地黃皮品種單一,皮厚肉少,口感差、產量低、價格低,種植效益不彰,遠比不上荔枝、紅橙等水果產業。近幾年來,隨著我市各類水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新品種新技術不斷引進和運用,黃皮種植業也開始“轉型升級”,發展有機綠色水果成為共識。
“黃皮易生長,少蟲害,但如果肥水供應不足,種什么品種也長不出靚果。”吳世杏深有體會地說。他多年來堅持下有機土雜肥,加強田間管理,著力發展有機綠色水果,每年都賺到笑。
在雷州市覃頭鎮邁克村,果農廖林幾年前從越南引進優質的黑金黃皮,今年小批量試產,結果生產出來的黃皮果又大又甜,以高出當地黃皮幾倍的價格出售,供不應求,一搶而光,獲得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引導下,當地農民已發展了600多畝黑金黃皮。
廖林說,不是引進優良品種就能種出優質水果,要下有機肥,盡少打農藥,堅持生態有機種植,才能“種”出優良品種特有的品質,才能賣出高價。只種不管,或亂施肥用藥,會“種下西瓜卻結出芝麻”,達不到新品種新效益。
“滿山盡披黃金甲”。堅持綠色種植,引進優良品種,走品牌發展之路,逐漸成為我市黃皮水果產業發展的新業態。
雷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銳說,雷州5000多畝黃皮果種植開始走上新路子,努力發展成新產業,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優勢,提質增效,依托特色農業資源及近年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經驗,加快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努力實現綠色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