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察看鶴地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情況。 記者 李忠 攝
6月22日,省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湛江分中心(下稱“分中心”)檢查組來到鶴地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現場檢查了該站基礎設施和水站系統的運行情況,并核查了原始數據及上報數據等。據悉,我市7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站日前已全部進入試運行階段,實時對水質進行24小時連續自動監測,確保廣大市民喝上“放心水”。
為推進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2017年上半年,廣東省水利廳按照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部署要求,啟動了廣東省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對我省列入《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的47個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站進行建設。一期項目中,湛江的大水橋水庫、南渡河、鑒江白廟水廠飲用水水源地相應建設了3個水質在線監測站。2017年下半年,我省正式啟動了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廣東省項目,開展了第二批52個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在線監測站建設工作。作為項目的組成部分,二期項目此次又在湛江建設了鶴地水庫、赤坎水庫、合流水庫、赤坎水廠4個在線水質監測站。
該分中心技術負責人、省水文局湛江水文分局水資源科科長黎紅秋告訴記者,水質在線監測技術是由自動在線監測儀表、電器自動化系統、工業控制、建筑工程等組成的綜合體,是以在線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運用現代傳感器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件和通信網絡所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目前,分中心設有的7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站(其中河道型在線監測站3個,湖庫型在線監測站4個)已經全部上線試運行,河道型在線監測站開展水溫、濁度、pH值、電導率、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指數7項指標監測,湖庫型在線監測站開展水溫、濁度、pH值、電導率、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葉綠素a、藍綠藻11項指標監測。今后,該分中心將繼續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要求,緊緊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努力為維護河湖生態健康保駕護航,為全面服務河長制發揮更大、更加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