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郞村厚德公園一角。 記者 林啟慧 攝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助力扶貧,奉獻愛心”雷州上郎村特色農產品義賣直播活動獲得眾多關注和點贊。活動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夏偉化身“精準扶貧代言人”,推介雷州市紀家鎮上郎村優質農產品——雷州金香芋。此次直播吸引超過32000名網友同時在線觀看,第一批預售的4000多斤雷州金香芋在開播后五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給上郎村芋頭種植貧困戶直接帶來近30000元的經濟收入——這是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的一個生動縮影。 據了解,自2016年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大力幫扶下,革命老區村莊上郞村唱響“脫貧曲”,走上“蝶變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5310元躍升為目前的16729.44元,貧困戶脫貧奔康信心滿滿。
黨建引領,村容村貌全面升級
上郎村位于雷州西北部,距離紀家鎮政府約2公里,是革命老區特色文化村莊。其下轄刺仔坑、羅利等7個自然村,人口346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3戶205人,為省定貧困村。
按照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于2016年開始定點幫扶上郎村。駐村以來,扶貧工作隊堅持以黨建為統領,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結對幫扶活動,全力推進上郎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4年多來,駐村單位共投入1083萬元扶貧資金,開展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個、貧困戶“三保障”項目10個、產業和資產增收項目16個、技能培訓項目5個、慰問捐贈項目75個等,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危房改造、飲水安全、醫療救助、養老保險等各項幫扶措施,進一步加快了上郎村各項事業的建設步伐,使上郎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貧困戶脫貧成效顯著。截至去年年底,該村53戶205人全部脫貧,脫貧率為100%。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駐上郞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龔東超認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臺起于累土。事關人民群眾的事,就沒有小事,必須從群眾難在何處、憂為何事的角度去辦實辦好。他虛心向老前輩們學習取經,時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晚上飯后時間走訪貧困戶,了解其家庭動態,有針對性地幫他們破解存在的難題,為接下來的每一個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交談中,記者一行來到上郞村厚德公園。一走進九曲橋,大家就被池塘的荷花所吸引,水面上蔥綠的荷葉,托出朵朵荷花,時不時還有幾只水鴨在悠閑游曳,好一幅荷塘風景圖。
“書記來了,請坐坐!多虧扶貧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看,我們家這邊墻‘優化人居環境’的墻繪,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服務隊繪的,從選圖、起稿、涂色、描邊到修補的漫長制作,扶貧隊真的很用心。”“工作隊不僅幫我建新房,還把我們村以前的臭水溝升級改造成小公園。一到晚上,大家都來這散步、乘涼,日子過得甜滋滋的。”……談及近年來村里的變化,坐在池塘旁邊樹下乘涼的村民話語間有興奮與自豪,更有感激。
談起村莊近年的變化,上郎村黨支部書記黃祖魁也是喜笑顏開。他說:“現在上郎村一天一個樣,幸福一直在加速。這變之快、變之喜,正是駐村工作孕育的成果。我們要繼續努力,讓上郎村實現華麗轉身。”
種金香芋,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據了解,過去上郎村因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產業多以零星種養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經營規模,導致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益低下。
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上郎村成立了以貧困戶為主體的上郎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開展了麻黃雞養殖、芋頭種植和紅薯種植項目,發展了面積500畝的種植示范基地。其中,投入38萬元與山東省金鄉縣田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的紅薯種植基地種植面積400多畝,帶動有勞動力貧困戶35人次到基地就業,預計年底總共可獲3.8萬元收益分紅。這既能讓貧困戶學習到先進種植技術,又增加了貧困家庭收入。
為實現“資產變資源,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良性發展變化,讓貧困戶享受扶貧資金帶來的穩定收益分紅,實現穩定增收,近年來,幫扶單位投入產業扶持項目8個,總投入資金362.98萬元,獲分紅項目7個,獲分紅金額29.52萬元,受惠貧困戶達35戶179人,分紅多的貧困戶可領10168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4日上午,在佛山市均安鎮田園歌生態農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助力扶貧,奉獻愛心”特色農產品義賣活動。活動期間,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夏偉親自上陣,直播帶貨金香芋頭。直播過程中,夏偉向網友介紹了上郎村獨特的地理環境,金香芋頭的種植過程、優良品質以及曾獲得的榮譽,還有活動對于精準扶貧的意義,號召大家踴躍購買。此次“消費扶貧,公益認購”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社會各界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助力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為上郎村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銷售雷州金香芋共計14825斤,創造純利潤17294.8元。
為了幫助貧困戶更好地就業,上郞村定期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力就業能力,并積極聯系順德、湛江等地的企業,鼓勵有富余勞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增收。同時,鼓勵貧困戶積極參加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廚師班的免費培訓,幫助他們就業。通過四年的幫扶,該村有勞動力貧困人口轉移就業人數從2016年的24人增至2019年年底的52人,轉移就業率達100%。
此外,駐村工作隊出臺激勵機制,表彰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有效拉動貧困戶內生動力,激勵更多貧困戶奮發自強,早日脫貧致富。
發揮專長,教育幫扶贏未來
走進上郎小學校園,這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干凈整潔,特別是現代化的籃球場和足球場及圖書館,讓人耳目一新。
駐村幫扶以來,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發揮自身優勢,力推教育扶貧。自2016年以來,駐村扶貧工作隊對教育貧困學生發放生活補助35.9萬元,確保無一貧困生失學。同時,該校為上郎小學提升教學設備設施功能,改善課室環境,更換辦公設備等共計約28萬元。為了加強暑期留守兒童教育,該校組織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讓留守兒童可以學習更多課外知識,豐富他們假期生活。
刺仔坑村貧困戶莫玲是一位身患殘疾的單身母親,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其中一個8歲的孩子也有殘疾,這使本就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后,不僅幫助莫玲一家人全部納入低保,還協調解決兩個孩子的讀書問題。“幸好有工作隊幫忙,不僅讓她家小孩有書讀,每個月還有補貼,非常感謝扶貧工作隊,工作很到位。”莫玲的親戚戴鳳開心地說。
最好村村民陳捷家庭貧困,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不僅完成了學業,還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幫助家里實現了脫貧致富。他說:“感謝政府幫助我們完成了學業。現在我們兄妹都出來工作了,收入穩定,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個質的提升。相信通過自己的打拼,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們扶貧工作隊首要目標就是從經濟方面對貧困戶進行幫扶,但是最重要而且最長遠的,是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一個家庭的面貌,用知識來改變命運,走上脫貧不返貧的道路,以更高質量、更高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龔東超感慨地說。
如今放眼上郞村,脫貧攻堅的種子,正在這里結出累累碩果:一片片整齊的村落,一幢幢新建的民居,一條條平坦的道路,一個個燦爛的笑臉……匯聚成一曲曲脫貧雷歌,唱響村民的幸福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