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革命老區村莊遂溪縣河頭鎮上坡村,只見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村口的一片空地上,村民們自發用紅磚在地上壘成了“廣東省煙草局”字樣,以此來表達他們樸素的感謝之情。
????據了解,2016年,省煙草專賣局扶貧工作隊入駐上坡村以來,實施黨建引領、產業為主、民生并重,文化教育、扶智扶志等舉措,投入大,效果好,亮點紛呈。目前,省煙草專賣局共籌集1836.13萬元幫扶資金,助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39人均實現穩定脫貧,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村中自建水廠。
??? 上坡村有了“水立方”
????“以前我們喝水都要挑著水桶去離家兩三里之外的地方取水,家家必備大水缸、小水桶。現在可好了,我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在家里就能喝上放心水!”上坡村貧困戶黃堪保至今還記得用水難的日子,他所說的“在家門口就能喝上放心水”,得益于2019年8月落成的上坡自來水廠。
????省煙草專賣局派駐上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黃書沈告訴記者,他們前期進行扶貧調研的時候,發現村里沒有通自來水,村民們用的都是地表水,不僅用水不便,而且水質很差,由于缺少過濾設備,村民們的飲水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2019年年初,經過詳細規劃后,該局出資250萬元、縣財政補貼107萬元的上坡自來水廠開工建設。
????經過半年時間,上坡自來水廠落成。隨著每一戶村民家門口的水龍頭安裝到位,上坡村4800多名村民終于喝上了清潔、安全、優質的飲用水。如今,上坡村的村民們都笑稱自來水廠的“大匣子”,讓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水立方”。
????不只是飲用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上坡村的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硬化道路四通八達、寬闊整潔;村里的污水排放得到有效處置;一盞盞路燈沿巷佇立,照亮了村民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上坡村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程。
????“輸血”又“造血”
????要脫貧,發展產業是必由之路。駐村扶貧工作隊經過4個多月的充分調研和多方論證,最后選擇在“甜”字上做文章,將桑果種植作為上坡村精準扶貧的主導產品,成就上坡村脫貧致富的“甜蜜事業”。
????2016年10月以來,駐村單位累計投入260多萬元,整合240畝連片土地,幫扶建設上坡村桑果種植基地,成為當時廣東省內連片規劃、連片建設的最大單體扶貧項目。為實現貧困戶經濟收益最大化,駐村單位主動將貧困戶納入到桑果種植項目中來,通過成立種植種養專業合作社,為種植項目提供勞動保障,實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農業經營模式運營。廣東絲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提供技術、優質種苗和有機肥支持,對整個種植采收過程全程把控,產前公司進行科學化種植指導,產中由科技人員開展優質栽培技術服務,產后由公司以保護價收購基地的桑果進行深加工及市場銷售。2018年,該桑果基地第一次掛果,上坡村貧困戶戶均分紅1318元;2019年第二次掛果,戶均分紅上漲至3454元。
????為提升桑果種植附加值,駐村單位還進一步幫扶建設“扶貧車間”。車間可將桑葉加工制作成桑葉菜和桑葉面條。修剪下的桑樹枝條,可粉碎成種植蘑菇和木耳的菌棒。
????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還利用財政專項資金67萬元參與光伏發電建設,246.6萬元投入羅非魚養殖,7萬元投入荷花竹種植等項目,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脫貧不返貧。

槡園養雞場。
????“扶弱”必先“扶志”
????“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是貧困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內生動力不足。”駐村扶貧干部黃書沈說。
????扶貧必須扶志,如何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決心,駐村扶貧工作隊員開始了深入實地入戶走訪,準確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把脈問診、對癥下藥,切實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更把志氣和信心送到貧困群眾的心坎上,幫助他們樹立起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正確觀念。
????貧困戶劉福一家有六口,三個孩子都在上學,還有一位老人需要贍養,他和妻子靠著幾畝甘蔗和農閑時做散工維持生計,一家六口住在低矮破舊的危房里,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2016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根據村里和貧困戶的實際,提出生豬養殖扶持項目,由工作隊提供5000元啟動資金,送母豬、豬崽和第一批飼料,由貧困戶自己負責養殖管理。有過生豬養殖經驗的劉福第一個提出了申請。
????在劉福的精心照料下,幾個月后,隨著第一批生豬出欄,劉福賺得“第一桶金”,他用這筆錢又購買了一批豬苗。通過滾動發展,不到兩年,劉福的養豬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12頭當年就發展到的43頭,2019年達到120多頭。
????在生豬養殖的同時,劉福還積極參加桑果種植基地的勞作,增加家庭收入。如今,劉福一家從危房搬進了新房。同時,瞅準鄉村住房新建改造這個商機,開起了以制作鋁合金門窗為主營的五金店,當上了小老板,走上了富裕路。2018年7月,劉福被湛江市評為十大“脫貧致富明星”。
????劉福“有福”的事跡,激勵了貧困群眾“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的信心,“等靠要”的思想也在逐步淡化。不少貧困群眾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
????4年來,駐村單位共投入扶貧資金1836.13萬元,開展各類扶貧項目數十個,包括日常的入戶慰問、醫療幫扶、貧困子女的教育幫扶、危房改造、基礎建設、產業幫扶等,使該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貧困戶的脫貧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年底,該村73戶貧困戶239人已全部脫貧,脫貧率為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