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屋村干凈整齊的“雞別墅”內,村民正在喂雞。
????村容村貌干凈整潔,衛生整齊的集體雞舍,村道寬闊筆直,豐富多彩的文化墻,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身邊好人不斷涌現,孝老愛親蔚然成風,村規民約上到墻上、進到百姓的心里……走進坡頭區的新農村,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盡收眼底。
????試問為何坡頭區的鄉村“容顏”能如此美麗動人?美麗鄉村,不僅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近年來,坡頭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僅注重人居環境整治的“硬件”建設,更注重鄉村內生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精神內核,“強筋骨”,提振“精氣神”,譜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環境整治 扮靚鄉村“容顏”
????5月25日中午,太陽火辣,但在坡頭區麻斜街道辦麻新村委會的張屋村,70多間“紅瓦藍墻”的雞舍內,農家雞卻在陰涼中或“閑庭信步”,或“閉目小憩”,悠然自得,雞舍內排水飲水系統一應俱全,儼然是一棟棟“小別墅”。
????原來,這正是坡頭區首個“集體雞舍”,2019年底,在掛點單位區委宣傳部和麻斜街道辦的指導下,張屋村首創了“集體雞舍”。此舉不僅拆除了村中原本占用公共巷道的老舊的雞舍,還解決了人畜混居產生病菌影響村民健康的問題,更提升了鄉村的“顏值”。
????“利用‘集體雞舍’養雞,不僅村里干凈衛生了,還騰出了空地建起了健身公園,我們村民健身聊天也有了好去處,可謂是一舉兩得。”張屋村村干部張土光點贊道。據了解,目前,“集體雞舍”已在坡頭鎮麻登村等多個鄉村獲得推廣。
????“集體雞舍”只是坡頭區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扮靚鄉村“顏值”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坡頭區委、區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鄉賢助力,群眾動手,讓一條條美麗鄉村拔地而起。坡頭區坡頭鎮六甲村人口約1000余人,村民主要以傳統農耕和外出務工為生,因缺乏產業經濟支持,新農村建設停滯不前。2018年,在該村外出鄉賢陳江出資180萬元的帶動下,通過村集體支出及政府支持,該村共投入210多萬建設新農村。通過邀請專業公司規劃建設,村民齊心協力,六甲村建起了文化樓,實現了村道硬底化,修建了燈光籃球場、地下排污系統,裝起了路燈,原先“歪扭七八”的房子,如今縱橫交錯,筆直整齊,老村莊換了新容顏。“在村子里生活了60多年,從未想到家鄉能變得這么美!”今年68歲的村民陳伯感嘆道。
????2019年,坡頭區在全市創文和鞏衛年度考核中,更是獲得雙料冠軍。為守住來之不易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坡頭區還大搞愛國衛生運動,打起了“擂臺賽”,建立起了考評長效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評價方案,采取“一月一考評一通報、一季度一獎勵、全年一總評”模式,對鎮(街)等級為不合格的給予通報批評,對達到合格等次以上且排名前3名的鎮(街)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季度獎最高獎勵60萬元,年度獎最高獎勵200萬元。通過擂臺比拼,進一步激發各村內生動力,找差距、抓落實、促整改,扎實推進農村整體面貌提升,為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夯實基礎。
????文化浸潤 提升鄉村“氣質”
????盛夏時節,龍頭鎮東埇村56歲的陳阿姨吃過晚飯,總愛習慣性地往村文化廣場走走,看看閱報欄,聽聽文化樓上的大喇叭播出來的“農村大喇叭·坡頭新鄉音”,這檔節目是由坡頭區委宣傳部牽頭,運用普通話和坡頭方言制作的廣播專欄,每天早晚播放的時政、民生、休閑文化資訊總有她喜歡的內容,有時,她也會加入廣場舞的行列,伴著有節奏的音樂扭上一曲。
????“以前吃過晚飯后,村民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打撲克麻將,雖然輸贏不大,但還經常斗嘴,自從村里閱報欄和各類文體設施建起了后,我們每天都出來聽聽廣播、看看報,參加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鍛煉鍛煉身體,連家住城里的女兒都夸我生活方式健康。”陳阿姨笑著告訴記者。
????“文明實踐中心”是坡頭區推進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2019年11月,坡頭區一級文明實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深受群眾歡迎。為進一步拓展實踐中心的功能,當前,坡頭區正試點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將文明實踐中心延伸到村一級,聯合鎮村,把全區163個村戲臺加掛“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牌子,讓群眾唱主角,享受文化輕騎兵、村民廣場舞、粵曲、木偶戲等文化活動,力爭將村戲臺打造成為村里的理論宣講、教育、文化、民間習俗的共享平臺,推動文明實踐在農村落地生根,走進群眾心里。
????近年來,一批批鄉村戲臺、文化廣場、老年活動所、黨群服務中心等鄉村公共文化陣地如雨后春筍在坡頭區涌現,在繁忙的田間勞作之余,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質和鄉村“氣質”也在不斷提升。
????不少群眾反映,凡是村里公共文化陣地多,文體娛樂多的村莊,笑聲多了,麻將聲少了;講文明的人多了,游手好閑的人少了;熱心公益的人多了,治安案件少了。
????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添活力
????在麻斜村吳婆婆的家中,一張4代同堂的全家福格外引人注目。“2個孫子都是大學生,現在我還有了重孫子。”吳婆婆戴著老花眼鏡,指著照片向記者介紹著家人,顯得激動而自豪。年已八旬的吳婆婆身體行動不便,但同住一個村的兒子兒媳及孫兒、孫媳婦們,有什么好吃的,都會想著吳婆婆,平時生活起居,家人們也是爭著照料。
????“孝順老人,尊老愛幼是我們家家規的第一條。”吳婆婆的孫子張土生說,遵循家規教誨,是家里家庭和睦的重要原因。當前,坡頭區積極推進優良家風家訓進萬家活動,通過挖掘各家族家規家訓中的正能量進行宣傳,進一步促進家庭圓滿、村風文明、社會和諧。
????為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坡頭區各村紛紛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文明、美化人居環境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范疇,使村規民約成為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制度規范。村村有規,家家有家訓,如今,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鄉風正在坡頭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助推文明鄉風建設,坡頭區積極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評選活動,以榜樣力量帶動鄉風文明建設。同時,在全區15條鄉村振興示范村中,遴選出莫村等7個村莊作為宣傳陣地試點村進行打造,每個陣地文明戶中選擇條件較好的庭院打造“文明庭院”示范點,宣傳、黨建、政法、振興辦等多部門聯合,計劃每個庭院投入改造經費8萬元和群眾共建文明庭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風文明、移風易俗等內容,聚力打造農村精神文明宣傳陣地,集中展現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好習慣養成了,好風氣形成了,道德風尚、文明鄉風,也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吹拂進坡頭區的千家萬戶,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時代的文明鄉風成為了坡頭區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