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育苗和銷售深受疫情影響,我們要從電商銷售和深加工方面發力,全面復工挽回損失。”5月6日,天海參威科技開發公司負責人陳水春戴著口罩匆匆地走進湛江經開區科創中心,與湛江沃噻網絡科技公司合作推廣海參網上銷售,和翔印營養食品公司研究將海參深加工為保健食品。

近年來,閑置的舊廠房“變身”成為湛江0759科技文化孵化基地,不少創客紛紛進駐。 記者 林石湛 攝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湛江經濟轉型和保增長“雙引擎”之一。湛江經開區科創中心去年底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孵化器,一舉填補了湛江沒有國字號孵化器的空白。入列國家隊旋即遇上疫情,經開區科創中心多措并舉,助力中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產,讓創客們創新創業的夢想在春天里重燃。
快速破“零” 晉升國家隊
“經開區科創中心成立于2012年12月,是由經開區管委會批準成立的公益性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立足于為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創業提供全程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科技企業和企業家。中心目前擁有財政局大樓和南鯨大樓兩個孵化基地,均位于湛江市核心地段,具有交通、人才、信息、科研成果等綜合優勢。目前是粵西地區投入與產出實現比例最大化的孵化器,是全市晉級國家級孵化器最快的孵化器。”經開區科創中心負責人林志輝介紹,科創中心是粵西首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017年成功升級為省級孵化器,快速孵化出戴曉松、林曉山、林恒洲等一批“明星創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戴曉松將“創客觀眾創空間”打造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已成湛江市電商創客的“樂園”。他研發手機掃碼支付“順正付”系統,與建設銀行合作開發“湛江支付寶”——“愛賞”支付平臺,廣泛應用在醫保支付、寶鋼湛江鋼鐵公司一卡通、徐聞公交車及各大超市等領域。公司發展成擁有多項軟件專利,年營業額1000萬元以上的高新企業。
林曉山創辦了廣東創偉節能技術有限公司,于2018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秉承“以誠相待,科技節能,優質服務”的企業宗旨,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依托本土的優勢服務于湛江各行業,為企業推廣實施節能降耗減排增效工作。企業在林曉山的帶領下,為湛江市120多家企業單位編寫節能評估以及節能技術改造方案。
林恒洲畢業于伯明翰大學學院,留學回國后在科創中心幫助與支持下創辦了湛江開發區四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他參與開發“智能狗青少兒編程教學系統”(即:AI‐GO教學系統),建立階梯式青少兒編程教學培訓實驗平臺,開辦“四洲少兒編程興趣班”,招收6-12歲兒童62名進行實驗性教學。另開發了四洲智慧校園考勤板塊人臉識別考勤,把握高校考勤難的痛點,該技術目前已在嶺南師范學院、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推廣使用。
據了解,科創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培育科技類中小企業112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畢業企業26家,大學生創業團隊23個,吸納從業人員460余人,在孵化器企業累計營業額3.26億元,累積納稅1300多萬元,企業擁有專利等知識產權468件。
為了給創客提供更大的舞臺,在經開區黨委管委會支持下,科創中心拓展場地至一萬平方米,開展“滅零計劃”,積極申報國家級孵化器。經過多方努力、過關斬將,終于在2019年底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孵化器。
“科創中心入列國家隊,有利于整合創新創業資源,擴大創業孵化生態圈,探索建設國際孵化器。”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升級后能夠更好地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更好地發揮“母孵化器”的帶動示范作用,爭取更多扶持政策,支撐粵西地區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
閑置舊廠房 變身孵化器
科創中心開創具有湛江特色的孵化器運營模式,為全市孵化器提供了示范,如蒲公英般在湛江大地撒播創新創業的種子。在科創中心的帶動下,經開區先后有三家民營孵化器將舊廠房改造升級為市級孵化器,目前正在全面復工復產。
金安企業孵化器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原為食品廠和醫藥倉儲,在經開區經貿和科技局等幫助下,拿出其中三層,打造以醫藥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互聯網+大健康為主導產業的醫藥大健康孵化器。“引入醫療健康創新中小企業和研發團隊,為防疫貢獻了力量。”金安負責人如此說。
0759科技文化孵化器“前半生”是家具廠,閑置了一年多后,被從事文化精品設計銷售的姜君嶸承租下來,改造成“文化+科技”孵化器。“在經開區多部門的幫助下,0759孵化器按下復工快捷鍵,創客又回來尋夢了。”
南鯨海洋孵化器的人氣日漸旺起來,忙碌的創客為孵化器增添了幾分生氣。該孵化器是從事醫用體外沖擊波研制生產的高新企業,面積達1.2萬平方米。前年生產基地外遷后,參照科創中心運營模式,把廠房轉型為“雙創基地”。
經開區孵化器數量居全市各縣(市、區)之最。四個孵化器坐臥建成區人民大道之上,便捷的交通環境和良好的服務,吸引不少創客。“科創中心為舊廠房找到了新出路,科創中心升級后,將帶動更多舊廠房改造成孵化器。”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區結合“建設粵西金融中心與總部科研、創新基地”的定位,大力打造“雙創”基地。
雙創生態圈 孕育新動能
“模式創新,開辟服務‘雙創’的嶄新空間。發展中,科創中心持續加快機制創新、服務模式變革,用心呵護中小企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中成長出彩、實現夢想。搭載中小企業駛向‘雙創’快車道,科創中心僅去年就有4家企業成功申報高新企業。”林志輝介紹,去年是科創中心沖刺國家級孵化器的關鍵年,科創中心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和優化企業服務,推動雙創生態圈迸發更多新動能。
“這是我的城市‘會客廳’,一出辦公室門就有機遇。”陳水春曾是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師,主要以培育白沙海參及其參苗為主,養殖基地分布農村基層。去年1月,他的公司入駐科創中心,很快從雙創圈中找到商機拓展業務。“和隔壁的海八水產科技公司合作,一個出參苗一個出基地。”
雙創生態圈活力無窮。李宇舟的沃噻網絡科技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品牌網站商城定制開發、電商品牌策劃與運營等,于去年成功晉級高新企業。李宇舟和陳水春在科創中心相遇,攜手運用電商銷售海參。“改寫了海參等人上門收購和購買的傳統模式,有利于打造湛江海參品牌。”
雙創利好接踵而來。在科創中心幫助下,陳水春與翔印營養食品有限公司、雷州北部灣水產有限公司和中國熱帶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等進行產學研合作,成功研發生產出海參小米粥、海參健康運動飲料等養生產品,推動海參深加工,開辟新市場,投產后預計年營業額達700萬元以上。陳水春的天海參威科技開發公司去年成功通過高新企業認定。
高商科技有限公司是湛江市軟件學會的會長單位。公司負責人高文杰表示,前年底進駐區科創中心以來,加強了與行業的聯系,業務發展較快,去年產值增加25%,軟件企業會員也從30多個增加至60多個,拓展了工業互聯網業務,并從圈中挖掘7名軟件人才。
助力快復工 延續創業夢
“有勇氣,才能不畏艱難險阻。大部分在孵企業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孵的中小企業要在疫情過后搶抓機遇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抓住發展機遇。在孵企業有活力但也脆弱,一定要好好呵護,幫助他們復工復產,將疫情對其影響降至最低。”科創中心負責人林志輝表示,今年1-3月期間,中心共為企業減免房租超過32萬元,貼心跟蹤服務,幫助企業備足防疫物資,安全復工復產。
4月8日,區經科局聯合市就業服務管理中心、中國郵政銀行湛江分行、湛江市順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減負降費暖企政策宣講會”線上直播活動,詳細為創客解讀疫情期有關“就業補貼、穩崗補貼、技能培訓補貼、社保減免”等各項政策及銀行創業擔保貸款等援企政策,幫助企業減輕用工成本,緩解資金壓力。
海參育苗有季節性限制,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陳水春錯過了海參育苗季,但他在復工后積極謀劃轉型自救,從電商銷售和深加工方面發力力挽狂瀾,延續“創業夢”。
高文杰復工后抓緊“招兵買馬”,增加人手拓展工業互聯網市場。
目前,經開區4家孵化器已全面復工復產,創客們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在經開區科創中心的精心護航下,將“雙創夢想”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