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舊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2020年,方錦輝紫砂藝術館落戶湛江,將于5月1日起正式開館。這是一處與眾不同的紫砂館。600多年間,世事變遷,宜興市丁蜀鎮的紫砂窯里的窯火從未間斷。這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的家鄉。宜興紫砂不僅是我國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也是獨樹一幟。據統計,宜興地區陶土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95%以上,其中丁蜀鎮黃龍山礦區是紫砂礦料最重要的出產地。
????受“陶都”文化的影響,世世代代居住在宜興的方錦輝品牌的創始人,其父親在22年前創辦了“紫砂練泥廠”,數十年間他堅持日日與礦料、泥料為伴,熟練掌握紫砂泥料的品類、配方、練法和特性。2017年,厚積薄發的“方錦輝”品牌誕生,2018年成立“宜興市方錦輝紫砂泥料研究所”,專注于紫砂礦料與紫砂泥料的研發。
????處處紫砂處處真,把把有心把把錦。“紫砂礦料是紫砂文化的基石,成礦年代約三億五千萬年,大自然的神力為我們提供了天然的陶瓷原料。宜興紫砂十分珍貴。”藝術館館長表示,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湛江方錦輝紫砂藝術館就是要傳承紫砂文化,弘揚傳統藝術,發揚匠心精神。”
????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湛江紫砂文化的洼地,紫砂愛好者的聚集地,茶文化交流的駐地。

????本色示人 紫砂以“真”為珍
????古今名人,文人雅士,歷來就對紫砂壺情有獨鐘,每當得到一把好壺,更是樂不可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詩里寫到:“喜共紫甌飲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清”。然而,一把好的紫砂壺實為難得。
????“紫砂壺從不依賴任何的釉色,只是以紫砂本色來示人,全靠素面素心去與茶人溝通。一方好的紫砂壺,有的細膩得如同新生嬰兒的肌膚,撫摸頓生憐愛之情;有的則生熟料混用,粗糙稚拙之間又可見匠心獨具。”館長解釋,方錦輝紫砂藝術館建立初衷就是傳承紫砂文化,以真示人,以壺喜人,以情聚人。
????記者來到位于霞山區屋山桃園村南路5號方錦輝紫砂藝術館,探館后發現,總面積1800平方米的文化館分兩層,第一層為紫砂文化展示,實物展示十多種紫砂礦料,還有制作工藝流程、紫砂工具等。第二層“藏”著千余把紫砂壺 。“紫砂礦石分為紫泥、團泥、紅泥三大類,美其名曰‘五色土’或‘富貴土’。”館長介紹,在礦料展示區有紫泥、底槽青、朱泥、小紅泥、團泥、降坡泥、綠泥等礦料,隨后展示礦料經過選料、風化、粉碎、篩分、提純、陳腐、練泥的工序。
????真紫砂,館中尋。一把好壺,必須從原材料追溯。紫砂的泥質有著特殊的可塑性,不粘連,承受力比較強,這為制壺者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燒制成成品壺后,受冷受熱都不用擔心它會炸裂,即使在壺內裝滿滾燙的開水,用手觸摸也不至于會燙手,用它沏茶能持久保持茶葉的香味,就算在盛夏貯茶過夜也不會變餿。“紫砂器具燒制始于宋代,明代中期宜興紫砂茶具盛行,紫砂茶具造型簡約,天然樸拙,透氣性能好,實用性極強。”館長說,方錦輝紫砂藝術館基于數十年紫砂練泥工藝,根于宜興紫砂礦料,屬于秉承求真求實的紫砂文化。

????匠心傳承 紫砂壺為心生
????若只有壺,算不得藝術館。紫砂壺器的制作者們通過材質和工藝的結合表達主題或思想,寓意豐富,文人的參與也極大地提高了紫砂藝術的身價。紫砂壺的雕刻裝飾藝術集詩詞、書畫、金石藝術于壺體,深蘊文化內涵于造型裝飾之中,形成紫砂內在的生命力。
????“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紫砂壺塑出一種情懷。記者在藝術館中不僅親眼所見各種礦料,學習紫砂練泥之法,更親臨制壺師傅制作現場,甚至親手做一把紫砂壺或紫砂杯。
????“紫砂壺講究形、神、氣,不僅表現在外觀造型上,還得益于空間上在起伏中體現出來的美感。”館長為了傳承宜興紫砂壺的精髓,親自帶三位制壺師傅前往宜興潛心學藝五年。“館中成列的所有作品,是由22位師傅花了3年時間制作而成的。而我們現在所用的泥料,都有至少5年的時間練成。這么久的籌備,這么多的投入,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感受紫砂的魅力。”
????的確,佛系。還有更佛系的是,這里有兩個“紫砂制作教室”,對紫砂感興趣的人可以坐上一整天,用手掌暖一把紫砂泥,用手指捏一把心水壺,然后靜候燒制。曾有人說,品一把茗壺,就是在進行一種意識形態上的交流,一種超越時空的會話,從而感受并浸潤在藝術的感染中。這種交流,在方錦輝紫砂藝術館,或許就能實現了。
????最后要說的是,5月1日-5月5日慶祝開館期間,方錦輝紫砂藝術館推出陶藝制件體驗活動,并有限量紫砂杯和紫砂壺,數量有限,尋有緣人。









